明末最反复无常的小人除了吴三桂还有此人( 二 )


话又说回来,倘若钱谦益能就此一心一意归顺清廷,潜心著书直至致仕,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也算是为民族融合和人民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可钱宗盟毕竟是钱宗盟,如同电影中的金常务必要将自己最后的丑化展现的淋漓尽致,纵使东林后人百般著书掩饰,也难掩汉满饱识之士看穿其三姓家奴的丑恶嘴脸 。清高宗乾隆皇帝评其“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虽然诗词文采不如钱宗盟,但厌恶鄙夷之情却也溢于言表 。
顺治,即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 。
顺治五年四月,钱谦益涉嫌黄毓祺反清一案,被株连囚禁于南京牢狱 。钱谦益上书争辩,总督马国柱以钱谦益和黄毓祺二人素不相识而将其放还 。经此一事,钱谦益认识到清廷从未看重于他,他的政治仕途就此彻底断绝 。钱记恨于心,从苏州返回常熟后便私下联络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势力 。此事也被后人大书特书,将其描述为钱宗盟年迈之时重拾民族大义,悔恨当初,为复明大业散尽家财等等,甚至他自己也留下大量诗词文稿以明其志,直斥清廷“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 。当北伐失败后,他又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妄图为其进退维谷、反复无常的行为彻底洗白,实是可笑至极 。
对于如此厚颜无耻的政治人物,如果我们还能默认甚至帮助其洗白,那在危急关头如此反复小人将永远不绝了 。钱谦益在崇祯朝时不能毕功尽职,大肆党争,受贿舞弊,四处安插东林人士,个人品行操守虽在明末纲纪道德败坏的时候也属常见 。但进入南明政权后,可以为仕途弃东林党众于不顾而独完其身,随后清军进攻竟率百官跪降,可笑的是竟然还有大批人将此粉饰为保全南京百姓安危,殊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而后又记恨清廷并再次反复 。如此自私自利的小人,居庙堂之高尚不能尽职奉公,处江湖之远岂又能爱国安民 。一个在崇祯死、弘光亡两次历史转折期不能报国或归隐,反而无耻降清又复叛的人还能说他仍然有民族认同感?这种行为与吴三桂最终反清说自己是“复明驱虏”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又有何异 。
同时还有很值得商榷的一点,钱谦益因牵涉反清和文字狱事件于顺治五年被捉拿下狱 。后来虽然被清廷释放,但是清廷肯定会忌惮钱谦益的文坛地位而对其严格监控,而在清史稿文苑卷中,却写到“得放还,以箸述自娱,越十年卒” 。清廷竟然根本没有察觉钱谦益的反清举动 。不知是清廷耳目尽失还是钱宗盟保密工作做得真好 。当然不能仅凭这点而将其联络反清活动一事认定为子无虚有,但可以肯定钱谦益后期对于反清活动的支持并非如同一些杂记记载的倾力投入,散尽家财更无从谈起 。
【明末最反复无常的小人除了吴三桂还有此人】轻死是人之天性,当然不能要求任何人以身殉国,而且在明末政治昏暗、政局溃败之时降清也算是弃暗投明之举,可来回反复那就是真小人了 。小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后世竟有如此多人为其背书 。如同《釜山行》中的金常务要求赶走一路救人打怪、浴血奋战而来的三人,而其他众人却是竭力应声附和 。
据传钱谦益死前颇为后悔,但愿这种后悔可以警醒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