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败坏五铢钱:古代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退( 二 )


五铢钱的衰败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流通时间最为久远的钱币形态 。五铢钱流通时期,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再从衰退到复苏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历时久远、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 。自汉武帝刘彻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至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开元通宝,五铢钱共流通了734年 。
五铢钱流通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繁盛阶段、衰败阶段和复苏阶段 。五铢钱繁盛阶段与衰败阶段的分界线,便是董卓废毁五铢钱更铸小钱 。五铢钱流通的繁盛阶段落在西汉和东汉时期,尽管两汉之间王莽实行货币改制使得五铢钱的流通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但当时的五铢钱基本上还是在全国广泛流通,商品交换、交纳税赋、军事开支、官员俸禄仍然普遍使用五铢钱 。而董卓废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则标志着五铢钱由盛转衰 。
董卓铸行小钱之后,由于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钱币不能被继续使用,商品交换便由钱币交易转向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 。由于物价昂贵,有钱也买不到物资,各地军事政权只好收缴谷帛实物,不再以钱币形式收取税赋,官员俸禄也转向全部支付谷帛实物 。经历了三国、两晋,直到南北朝时期,五铢钱的流通才逐渐出现复苏 。然而,从董卓铸行小钱直到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退出流通领域的431年中,五铢钱的流通一直没有能够恢复到两汉时期的繁荣程度 。
五铢钱流通时期,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繁荣到衰退,再从衰退到复苏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历时久远、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 。
货币种类增多
两汉时期,五铢钱是社会经济生活、商品交换活动中最核心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当时的货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除五铢钱外,黄金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 。董卓铸行小钱以后,钱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商品交换转向以物易物的方式 。董卓之后,曹操和曹丕父子都曾努力试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但是均告失败 。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命令百姓以谷帛作为货币,从法律上废除了五铢钱的流通,并承认了谷物和布帛的货币地位 。当然,谷帛作为法定货币是不适合的,人们会用湿谷薄绢谋利 。曹丕的儿子曹棼即位之后,使用谷帛作为货币的法令即被废止,五铢钱的法定流通又被恢复 。但是,到了此时,五铢钱的流通能力已经非常低下 。
西晋及东晋的150多年中,由于钱币流通十分萧条,朝廷未曾铸造钱币,谷帛作为最主要的货币被广泛使用,黄金依旧具有大额支付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白银的货币功能则出现了明显的加强 。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货币制度时,曾禁止白银货币流通 。王莽货币改制时,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列入二十八品“宝货制”的货币制度之中,使白银成为法定流通货币 。东汉以后,白银虽不属法定货币,但其作为朝廷赏赐的情况有所增加 。董卓铸行小钱之后,随着五铢钱流通的衰败,谷物、布帛、黄金、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能力明显上升 。两汉时期相对比较单一的铜钱货币流通,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被布帛、谷物、黄金、铜钱、白银并行流通的方式所代替 。
自然经济兴起
商品交换活动起源古老 。早在氏族部落时代,部落间就出现了商品交换活动 。经过相当漫长的时期,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商品经济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显著成长,在于春秋战国之际 。在此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荒地大量开垦,人口迅速增长,商品交换也就随之空前兴旺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总数就超过了5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