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鉴定基础知识 明清瓷器鉴定( 八 )


明清瓷器鉴定基础知识  明清瓷器鉴定

文章插图
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 。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 。
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 。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 。
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 。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 。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 。
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 。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 。
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 。
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 ***,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 。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 。
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 。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 。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 。
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 。
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 。
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 。
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 。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 。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 。
8.明清民窑瓷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观察明清瓷器是否符合那个朝代的器形特点,不符合的是仿品 。如明代的青花瓜棱圆罐,器形大多矮胖敦厚,清代的青花瓜棱圆罐,器形则上下修长,且是磨口 。再比如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清代康熙年间的棒槌瓶,虽然后朝也有仿制,但在器形上与前朝都有一定差别 。把握了这些差别,便可分辨出是真品还是后朝仿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