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英雄盖世的袁绍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二 )


后来就不一样了 , 回到地方之后 , 因为祖上有名 , 四方仰慕 , 队伍很快壮大 ,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前 , 袁绍手下已经有田丰、沮授、许攸、审配、郭图、颜良、文丑等一班文臣武将 , 兵马钱粮更是不计其数 , 阵势之大 , 影响之广 , 天下独此一家 。
事业做大了是好事 , 但由此带来的负担也越发沉重 。随着这个集团的不断强盛 , 圈子内部越来越难以平衡 , 内部斗争开始了 。面对日益显现的内部矛盾 , 袁绍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到了十八路诸侯会师洛阳的时候 , 大家因为“袁本初四世三公 , 门多故吏” , 就理所当然地推举袁绍做了盟主 。
俗话说:买卖好做伙难搭 。按说袁绍号令诸侯 , 机会千载难逢 。运筹好了 , 不仅可以消灭董卓 , 收编队伍 , 壮大实力 。而且还可借此纵横天下 , 入主朝廷 , 把持朝政 。到那时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就不是曹操 , 而是袁绍了 。但袁绍面对天下精锐之师 , 却显得无所适从 , 难以决断 。十八路诸侯的各怀异志 , 让袁绍伤透了脑筋 。最后 , 队伍解散 , 各奔东西 。
回到河北 , 袁绍继续做他的诸侯王 , 内部矛盾更加突出 。袁绍当然不会明白 , 从来树大招风 , 在那个群雄竞起的当口 , 占据这么大的地盘 , 别人哪能不眼红 。但这时的袁绍 , 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威武雄壮的袁绍了 。内部关系理不顺 , 斗争日趋白热化 。手下人才不少 , 却各打各的算盘 , 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尤其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 , 往往是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对此袁绍不仅不能乾纲独断 , 反而听之任之 , 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 。内部不团结 , 人才越多越麻烦 。
更要命的是 , 袁绍养尊处优 , 未老先衰 。袁绍不比曹操 , 处处充满危机 , 既要亲自率兵东征西战 , 又要时时提放来自朝内不时射来的暗箭 。袁绍更不比刘备 , 四处奔波 , 寄人篱下 , 久走江湖 , 内心已经打磨的极为坚韧和光滑了 。
或许是长时期和平环境的缘故 , 袁绍虽正值壮年 , 却早已暮气沉沉 。别的不说 , 仅仅因为最心疼的小儿子有病 , 就搞得自己精神恍惚 , “形容憔悴 , 衣冠不整” , 甚至要死要活 , 以至于田丰劝其趁许昌空虚、袭击曹操的时候 , 袁绍却以儿子有病为由一口回绝 , 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大好时机 。这种典型的“老人心态” , 让袁绍集团一步步走向了下坡路 。
后来的官渡之战 , 袁绍本想奋起 , 但养尊处优形成的思维定势 , 在“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的曹操面前终究显得无能为力 , 不堪一击 。而让袁绍无尽烦恼的是:以前没做大的时候尚能威加四海 , 如今家大业大怎么反而不如当初了呢 。


【原本英雄盖世的袁绍为何一步步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