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走向灭亡的开始:汉桓帝包庇宦官赵忠违制( 二 )


但是人民不干了 。冀州人民哭着喊着要给刺史送行,要为这个千载难逢的清官作画纪念,却被朱穆谢绝了 。朱穆打虎不死反被虎咬,自己都觉得羞愧得很,他觉得作画纪念毫无意义 。
京师洛阳,刘陶成为太学的学生领袖已经很久了 。
每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领着上万太学生“清议” 。这是规模庞大的大专辩论赛 。辩手们个个出口成章,将四书五经上的道德文章投射到当前的政事、国事上来,或为之忧,或为之悲 。他们全情投入,为一个王朝那些影影绰绰的政界传闻奉献出自己真切的喜怒哀乐 。
但刘陶却有些苦恼 。坐而论道毕竟不如起而行之 。可到底该怎么行动起来呢?

朱穆事件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次行动大规模爆发的导火索 。
【东汉走向灭亡的开始:汉桓帝包庇宦官赵忠违制】 当孝桓帝毅然决然地判决朱穆有罪,终生流放边地服苦役之时,刘陶领着几千名太学生从学校出发,一路上高喊着口号来到皇帝住的地方,要求孝桓帝接受他们就“朱穆事件”发布的请愿书 。
孝桓帝震怒了!这还是专制社会呢,什么时候轮到太学生们说话了?!他拒绝接受请愿书 。
但是支持太学生行动的官员们开始出现,而且越来越多 。这些士大夫们和几千名太学生一起呼喊口号,要求皇上小心中官(宦官)“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刘陶感到有些不解:“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是他请愿书中的话语,这些士大夫们又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很多年后,历史清晰地证明了永兴元年太学生闹事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事件,它的幕后操纵者是朝廷士大夫集团,正是这起事件揭开了士大夫阶层和宦官阶层政坛清洗与反清洗的序幕,从而为一个王朝的走向衰败埋下伏笔,只是当时刘陶和他的同学们并不清楚这一举动的历史意义 。他们并不知道,和他们一起呼喊口号的士大夫们,在接下来的岁月当中,将直面他们的悲惨命运 。因为皇上的金手指已经奋不顾身地倒向了宦官们 。
但是就这次事件而言,它的结局是颇具戏剧化的 。因为刘陶耍了小孩脾气,他提出要代替朱穆去服苦役 。与此同时,几千名太学生和部分士大夫开始了静坐绝食 。
孝桓帝屈服了 。做皇帝有时候也要看其他人脸色的,这是做皇帝的无奈 。当然在无奈当中,孝桓帝巧妙地在士大夫和宦官之间搞了个平衡:他开除了朱穆,让他回家养老,而不需要终生流放边地服苦役 。
朱穆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刘陶和他的同学们取得了一次不痛不痒的胜利——甚至还谈不上是什么胜利 。因为朱穆最终还是被宦官阶层搞下去了 。太学生的面子在皇帝眼里是如此的微薄,这让太学生们心有不甘 。
六年之后,又一次事件爆发 。但这一次的领袖不再是刘陶 。此时的他早已毕业,成为这个时代一名中规中矩的中高级干部 。说起来这刘陶也是皇帝的远房亲戚——济北贞王刘勃的后裔 。孝桓帝在朱穆事件之后亲自给他洗脑,希望他不负皇恩,成为帝国的有用之才 。刘陶也终于告别激情燃烧的岁月,迅速成长为孝桓帝心目中的有用之才 。
但是那些年轻的太学生们却正迎来他们生命中第一次激情燃烧的体验 。这一次的事件领袖是张凤 。他和当年的刘陶一样,粪土当年万户侯,那真叫一个激情洋溢 。几千名太学生跟在他屁股后面很新鲜地往皇帝住的地方赶,他们要呼唤正义,要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
这次学潮说起来也是有由头的 。由头便是这个帝国最著名的将领皇甫规受了委屈 。皇甫规是个平羌有功的边将 。按理说有功当封,几个宦官便趁机讨彩头 。当然这彩头也是要得大了些,超出了皇甫规将军的支付能力,变成了索贿 。结果他毅然拒绝了那几个宦官在经济方面的要求,从而迎来了自己命运的急转直下:他被陷害入狱了 。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潮拉开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