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 二 )


心理学专家曹彬显然深刻了解宋太宗的心理活动 。一次,宋太宗闲聊般地问:“当年周世宗以及我朝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但都打不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
曹彬作为军方最高长官枢密使,对并不久远的战史当然非常熟悉,从容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时,屯兵的地点选在了甘草地里,军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也只好撤兵 。”
“那我要举兵征讨北汉,你以为如何?”
曹彬的回答正中宋太宗下怀:“以我国精锐兵马,人心拥戴,征讨太原如同摧枯拉朽,没什么不可以的!”
宋太宗大喜,不顾宰相等人的反对,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亲征北汉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宋军总算拿下了太原 。随后急功近利的宋太宗不顾师老兵疲,又率军顺势攻击契丹,众将虽然不愿去但也没人敢劝 。当时的宋军是前朝打下的底子,将士战斗力都非常强,开始阶段的攻势也比较顺利,但随后在契丹名将的顽强反击下,宋军遭遇了高粱河大败,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中箭落荒而逃 。
曹彬当时支持宋太宗北伐,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批评,好像高粱河之败是曹彬的错 。其实曹彬的话虽然是迎合了皇帝,但也并不算离谱,和北汉相比,当时宋朝确实算得上国富兵强,而且即使曹彬反对,也不见得有用 。宋太宗的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他“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只有曹彬敏锐地捕捉到了宋太宗的志向 。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宋太宗去追求他的伟大梦想,因此心理学家曹彬选择了支持皇帝放手去干,甚至不惜委屈自己 。雍熙三年,宋太宗集结30万大军分三路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战争 。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帅,指挥十余万大军作战 。刚开始进展顺利,“败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来援,大破之于城南” 。宋太宗接到战报却“颇讶彬进军之速,且忧契丹断粮道” 。
网络配图
曹彬大军顺利进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距幽州(今北京大兴区一带)仅百多里路,牢牢盯死幽州城内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使其不敢动弹,让其余两路宋军能顺利攻城略地,完美实现了作战意图 。
但曹彬在涿州仅仅呆了十几天就突然撤退,原因是耶律休哥果然“如宋太宗所料”劫了他的粮道!随后曹彬退到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太宗闻讯大惊失色,忙命曹彬与另一部会合,配合潘美等部作战 。但曹彬手下一大批悍将不服,要求再次进攻 。曹彬只能率军再次向涿州前进 。但路上遇到出击的耶律休哥,宋军打打走走,艰难地再次进入了涿州 。随即曹彬就收到消息,辽国萧太后大军已在附近,随时可能扑向涿州!曹彬不得不再次退兵,结果在半路被耶律休哥的追兵击溃,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整个雍熙北伐彻底失败 。
雍熙北伐的失利使北宋全部家底一朝散尽,此后再也无力发动对辽国的战略进攻,完全转入了防御状态 。丧师辱国的主要责任人曹彬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罪名深重 。多位大臣上书,要求斩曹彬 。但宋太宗仅仅把曹彬降级为右骁卫上将军,更在第二年再次提拔没有任何立功表现的曹彬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官复原职!
宋太宗真的这么好说话吗?其实在雍熙北伐的史书记载中,宋太宗善于运筹帷幄、洞察先机,坐在皇宫里就把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完全考虑清楚,而曹彬如同没头苍蝇,忽进忽退,没有听他的命令才会失败 。那宋太宗为什么不严惩曹彬,反而在第二年又重新提拔他呢?其实可以这样猜想,实际上是宋太宗在遥控指挥,而曹彬只是严格执行命令而导致失败,失败后又主动替领导背黑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