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宋朝皇帝赵匡胤死后百年尸体喷毒之谜( 四 )


建隆二年(961) , 也就是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二年六月 , 生母杜太后病危 , 临终前遗命赵匡胤“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即赵光义)” , 同时命赵普“于榻前为约誓书 , ……藏之金匮”(《宋史·后妃传》)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
杜太后为何要让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有两个原因 , 其一 , 杜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是赵光义 , 兄终弟及 , 让赵光义继承皇位 , 这是出于私心;其二 , 杜太后认识到 , 自五代以来 , 中原皇帝执政皆短命 , 在位最长的也不过十年 , 难保赵匡胤不会步其后尘 , 为保大宋国祚延续 , 防止留下幼子寡妇遭人欺 , 让年富力强的赵光义继承皇位 , 这是出于公心 。赵匡胤是个明白人 , 也是个厚道人 , 故一口答应 。究其原因有二 , 其一 , 赵匡胤至孝 , 母命不可违;其二 , 当时大宋根基还不牢固 , 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 赵匡胤之子年纪尚小 , 确实需要赵光义这样一个“工文业 , 多艺能”(《宋史·太宗纪》)的成年储君以壮阵势 。所以 , 赵匡胤听从母命 , 于杜太后病亡一个月后即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 , 后又封其为晋王 。
网络配图
开封府尹是五代、宋朝的一个重要官职 , 是国都驻地开封府的最高长官 。五代以来 , 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 凡皇族担任开封府尹 , 就基本确立了其储君的地位 。赵光义利用这一特殊地位 , 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 ,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赵匡胤晚年 , 政权稳固 , 儿子成人 , 在皇位传承问题上曾有过动摇 , 但考虑到赵光义“威望隆而羽翼成”(王夫之《宋论》) , 儿子不是弟弟的对手 , 所以未立太子 , 而是依照《金匮之盟》将皇位传给了赵光义 。
然而如此重要的皇位继承证据《金匮之盟》 , 在《太祖实录》第一次编修的时候 , 居然未做丝毫记载 。《宋史》“金匮预盟” , 是后来才加进去的 。仔细分析 , 赵光义的政治骗术漏洞百出 。杜太后去世时 , 赵匡胤只有35岁 , 身体倍儿棒 。赵光义刚刚23岁 , 比哥哥家的儿子成熟不了多少 。那时 , 赵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经11岁 , 四子德芳也3岁了 。问题是 , 赵匡胤并不是立刻就死 , 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呢?也许还能享国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 , 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七岁孤儿断送江山的局面 。杜太后是个明白人 , 绝不可能出此下策 。况且 , “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 , 赵普才密奏 。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 , 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网络配图
即便确实存在所谓“金匮预盟” , 这份文件的核心无非是提供了“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 。说白了 , 哥哥死了 , 兄弟干 , 就是不能让给小崽子 。那么 , 有朝一日赵光义撒手人寰 , 身后怎么安排 , 皇帝大位会不会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转而回到赵匡胤的子嗣手里?为剪除后患 , 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 , 大开杀戒 。先说赵匡胤那一枝 , “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 , 次燕懿王德昭 , 次舒王德林 , 次秦康惠王德芳 。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说 , 最大的潜在对手是年长的德昭、年幼的德芳 。再说自己的兄弟 , 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 。“欲加之罪 , 何患无辞?”赵光义亲自导演 , 将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逼上绝路 。结果 , 赵廷美被贬房州 , 38岁抑郁而终;赵德昭被逼自杀 , 年满30岁;赵德芳像老爹一样 , 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 , 年仅2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