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历史真相:赵匡胤登基事先早有预谋( 二 )


兵变前的精心准备:三是赵匡胤得到兵变机会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周密地安排 。当时他带失出征,为了保证成功,把自己得力的助手石守信留在京城,跟韩通一起在京城 。把韩通手下的两员大将带在身边 。当时赵匡胤这个调兵方案也获得后周王朝的同意 。但是韩通的忠厚却脾气不好,动不动骂人 。资格老,在军中,被人怕 。人称他为韩瞪眼 。韩通性格决定了关键时不会有多少人跟随 。赵匡胤恰恰相反 。如果发生兵变,石守信在韩通身边,不会听韩通的,而韩通的手下,跟着赵匡胤,就算不帮忙,至少把韩通釜底抽薪了 。韩通没人了 。陈桥兵变了,韩通听说,赶紧召集人马,石守信早准备利箭了,一箭就让他倒下了 。可是整个开封都在说,赵匡胤要做皇帝了 。这样的机密怎么可能提前透露?其实开封城中的百姓见得多了,机会,实力都摆在那儿,赵匡胤不反,才怪 。赵匡胤心里没底,打算与家人商量这事 。结果一回家,没想到姐姐超级暴力,拿东西追着打他 。一边打一边骂,当断则断,拿这些吓我们干什么 。说明家人是支持的 。这些都说明他不可能在陈桥驿呼呼大睡 。,:
情报门事件:960年正月初一,前方的军官送上情报,说北汉联合辽国要进攻后周了 。后周主要敌人正是北汉 。怎么办?得派兵去迎战 。间题是这个情报是真是假?可以说情报是假的 。按说辽国派军队来进行军事行动 。《辽史》只字不提 。赵匡胤回去当了皇帝,也不了了之 。说明这个情报一定是假的 。这有两个可能,可能是这些守军造假,配合赵匡胤调兵 。另一种可能是派人化装成使者送情报 。但是一分析,不是这么回事 。这两个情报,不可能是前方军官造假,郭崇、孙行友二人都是典型的保周派 。他们看不起赵匡胤,不可能配合他们 。昭告天下时,郭崇当面大哭皇帝 。可以想见他肯定不是赵匡胤的人 。
孙行友更是根本不听 。甚至组织反宋行动 。赵匡胤派士兵冒充,似乎有道理,实际也不可能 。前方情报送到朝廷,要有一定的环节 。哪个环节出错,就会找责任 。就算有情节,朝中未必派兵 。就算朝廷派兵,也未必派赵匡胤,当时相当资格的有三四个 。这个情报在我看来是,是地方上发下来的 。是地方的工作没做好 。把北汉与辽国的军事动向没搞清,糊涂地上交了 。赵匡胤只是看着好机会,把机会抓在手中 。当时起作用的是范质、魏仁浦、王溥三个宰相说了算 。后二人都是赵匡胤的人 。派谁出征,肯定有倾向 。
太后符氏有妹妹嫁给赵光义 。赵匡胤和后周皇室是沾亲带故的 。宰相的决定会得到小皇帝的监护人符太后的认可 。历史真相不可如此 。历史这样记载赵匡胤被动当皇帝的原因:一是树立赵匡胤忠义千秋的形象 。后周是稳定的,开封人民幸福指数高 。赵匡胤无非是背信弃义,抢了天下 。这样记,只会留下不好的名声 。历史要营造的氛围是要说他是天命所归 。二是增加赵光义的戏份J儿 。宋王禹记过,陈桥兵变时,赵光义可能一点功劳没有 。鼓励史学家把他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强化一下,为自己当皇帝一点功劳 。实际上不是赵匡胤命好,是天下大势的规律 。分久必合是一种诉求 。百姓得有强有力的王朝,赵匡胤要做的是做好准备,机会来临时抓住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