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夜归人,逢霜宿什么 古诗( 二 )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 。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 。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 。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 。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 。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
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风雪夜归人’这副画面如何用文字描述

逢雪宿夜归人,逢霜宿什么 古诗

文章插图
北方,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于夜幕降临的时候,踏着轻盈的舞步,纷纷扬扬地飘落了下来 。路上稀少的行人,都是步履匆匆地行走着,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很深的痕迹 。
踏着飞雪回到家中,寂寂地守着这渐黑的窗儿,正欲投寄到远处的牵挂和思念,便如飞雪一样,在夜幕降临时疯狂飘降 。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落雪,独伫于寂静的室内,我想起了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的诗来 。
空荡荡的房间里,我一个人守着一盏桔黄色的灯光,站在宽大的窗户前,望着窗外的飞雪,在等着你的归来 。抬眼望望雪夜的天空,是那么寂静 。再看看朦胧的远山和清晰的近路,纷飞的白雪已经铺天盖地般把整个世界装点成一片银色 。夜静了,已没有了白日喧嚣的人声鼎沸,也没有了懒洋洋的阳光下那来往的步履匆匆,只余下了飘舞的雪花,在恣意地堆砌和漫涨 。
北方的雪,来的时候总是乘风驭云,劲舞飞旋 。那张力十足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样子,总在寒冷的冬天,笼罩在北方的天空之上 。完全没有了南方“断桥残雪”那冬日雪霁,冰雪消融的诗意景致了 。可是,不管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风雪夜盼归人,还是“独钓寒江雪”的孤傲,或者是“未若柳絮空中舞”的清冷,雪总是孤独者最好的伴侣 。
飘雪的夜,翩翩雪花,万千情结,每一瓣雪花都载着无限的牵挂与无尽的思念 。我在想着尚未归来的你,此时是否已踏上了回家的行程?飘雪的夜,没有星星的眼眸湿润,也觅到一丝睡意的来临 。只有我伴着洁白的飞雪和柔和的灯光,轻吟着“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在等待着疲惫而渴盼的旅人归来!
打开气窗的窗口,把手伸出窗外,接一片如银的雪花,它顷刻间便在我温暖的掌心中融化 。再接一片,细细地看着它,晶莹剔透、美仑美奂,恰似上帝在冬季里精心培育出来的芬芳、银色的花瓣 。它柔柔地溶入我的眼睛,化作牵挂,化作思念,化作亲情,化作对雪夜未归人的翘首期盼……
关上窗子,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看着飘雪中赶路人们那深深浅浅的足迹,了望着许多亮着灯光的窗口 。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中,我的思绪已跨越了年轮里积累的层层迭迭,眼前突然看见了那千年的歌者,在夜色茫茫风雪飘舞中,拨亮着她守候的窗前的那盏灯,照着归人必经的回归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