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阻力重重: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参加一战?( 二 )


据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采访人员莫里循说,袁世凯曾预计日本可能借大战之机夺取胶州湾和胶济铁路 。为了避免这一结果,袁世凯曾向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提出希望参战,愿意提供5万兵力与协约国一起围攻青岛,从而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 。但是,朱尔典认为与中国合作是多此一举,拒绝中国的参战要求 。当然,狡猾的日本对中国的用意洞若观火,更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 。
日本为何极力反对中国参战?因为如果中国参战围攻胶州湾德军,会阻碍日本攻占青岛进而控制山东的图谋;同时,早就有亲英美倾向的袁世凯政府将与英美等国靠得更近 。这显然不利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对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发出警告:区域有限,中国既守中立,自无预战之理 。加藤高明还欺骗陆宗舆说:“此为永保东亚和平起见,并无占领土地野心,且对中国诚表友谊,特先通告 。深望中国政府以诚意信任日政府,遇事推诚相商为幸 。”在英国的反对和日本的威逼蒙蔽下,加之云南爆发护国运动,袁世凯急于安内,也就不再考虑参战问题 。
中国首次参战的设想就这样胎死腹中 。
随着战争持续进行,英法俄协约国在经过巨大消耗之后,意识到战争短期不可能结束,赢得战争面临重重困难 。因此,为了集结更多的国家以对抗德国,也为了驱逐德国在华利益,协约国很想促使中国参加对德战争 。1915年11月7日,英国公使朱尔典与俄国公使库朋斯齐向中方提出,希望中国向协约国提供军械出口,条件是贷款给中国,帮助中国扩充兵工厂 。
日本得到消息以后十分恐慌,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手段和力量来阻止中国参战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马上奉命到中国外交部质询 。北京政府表现畏缩,不敢如实正面回答,竟然答复日本说“经过调查,此事不实,英俄并未有所提议” 。后来虽承认俄方确曾希望中方能向其提供军火,但因为有碍中立而拒绝了 。
英国面对日本的询问,为了避免在关键时刻失去日本的支持,也说未曾与中国协商参战的问题 。随后,日本向英、俄、法三国政府声明,日本在中国处于特殊地位,关于中国问题,西方三国必须取得日本的同意才能采取行动 。最后,协约国不但拒绝中国直接参战,而且还让日本主导协约国的远东政策 。
中国的第二次参战企图也以失败而告终 。
【参战阻力重重: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参加一战?】特殊参战国,“以工代兵”功不可没
1917年初,德国宣布无论交战国或中立国船只,均将遭到德国潜水艇的攻击,史称无限制潜艇战争 。德国这一扩大战争的政策,损害了美国在海外的利益 。1917年2月3日,美国宣布对德绝交,并将这一情况通知中国,希望采取一致行动 。美国这一举动,又将中国参战的话题摆上桌面 。
这次,日本态度大变,竟然大力催促中国对德国断交 。在中国向德国提出抗议的当天,日本外相就告诉中国驻日公使,没有必要先提抗议,也不必等德国对抗议的回应,可直接宣布断交,而且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 。
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参战问题的态度有了根本性变化?一是袁世凯已死,中国政府的实权在军阀段祺瑞手中 。段祺瑞是亲日派,如果中国参战,日本可以通过段祺瑞增强其在华势力 。二是日本已相继获得西方列强许诺,由其继承德国在山东利益,赞成中国参战可以换取列强的进一步承认 。
当列强一边倒支持中国参战时,中国内部却出现了一场关于参战问题的大争论,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将领及社会各界都卷入了争论 。虽然意见纷呈,莫衷一是,但主流意见还是建议中国参战,认为中国参加对德作战,从小处着眼,是为了应对日本,为了在战后和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从长远看,是为了加入国际社会,走向国际化,使中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有发言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