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土豪沈万三:他是如何拥有如此多的财富?( 二 )


网络配图
二是赠与说 。
杨循吉《苏谈》中有《陆道判捐资》一文,其中说道:“元时富人陆道原(应为德原)货甲天下,为甫里书院山长,一时名流咸与之游处 。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赀产付之曰:吾产皆与汝……道原遂为黄冠 。所谓二者,其一即沈万三秀也 。”
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十《顾、陆、李三子》云:“元末吴人顾阿英、陆德原、李鸣凤皆富而好古,亦能诗文,至今有脍炙人口者 。一时名士咸与之游,名振东南 。顾有三十六亭馆,陆之治财者,沈万三秀也 。李尝助太祖军粮二万斛 。入国朝,顾削发为僧,陆为黄冠,[遗业于万三],李挈妻子、家资浮海去,俱惧法而避之,惜哉!”
《周庄镇志杂记》也说:“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 。”
这些资?都说,沈万三的财富,均得之于陆德原的赠与,事实果真如此吗?明都穆所辑的《吴下冢墓遗文》中,收有一篇很不常见的《陆德原墓志铭》,略谓:陆德原字静远,长洲甫里(今?直)人 。家有资产,又得族田千亩 。他在家乡办起了甫里书院,被署为山长,曾捐资重建长洲县学 。调任徽州儒学教授后,又出资修州学 。至元六年(1340)回苏州买木料时病逝 。有子八岁,长女赘徐元震,次女刚生三个月 。这篇铭文出于陆氏同僚、儒学提举黄晋之手,有力地证实陆氏并无出世当道士的事,况有入赘之婿、幼小之女,更无送财与外人的道理 。
沈万三很可能帮陆德原算过账,购运过木材,甚或接受过一定的赠与,但全盘接受陆家财产,则可能是讹传 。
三是通番说 。
这里所说的“通番”,指的是海外贸易 。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孔迩《蕉馆纪谈》说沈万三“乃变为海贾,遍走徽、池、宁(国)、太(仓)、常(州)、镇(江)豪富间,转辗贸易,致金数百万,因以显富”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 。”
元朝时海运发达,外贸畅通,来中国贸易的外国人不少 。元人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达二百二十余个 。自1282年起,元朝开始海运漕粮,并设立了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行泉府司 。因官船和人手不够,便雇私家船户运送 。据元学者虞集《道园学古录》说:船户中以富豪船户获利最多,他们常夹带商品船和小快船,“交通海外诸番,博易以致巨富” 。也就是假公济私,靠走私发了洋财 。
延?元年(1314)开放私人对外贸易,下海商船大增 。至正三年(1343),江苏沿海“下番”船只多达三千余条,主要贸易对象是高丽、日本和琉球,也有去南洋群岛等地的 。此时的沈万三正值青壮年,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有商贸经验,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发财机会 。
网络配图
从周庄白蚬江经大运河由刘家港出海是很方便的,加上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陶器、工艺品等特产又深受海外欢迎,回头带些舶来品,如珍宝、香料和药材,来回都能赚取巨额差价 。“通了番”的沈万三,想不发财都是不可能的 。
《明史》载,至正十九年(1359),暂时归顺了元朝的张士诚“自海道输粮十一万石于大都”,这次行动,就是由沈氏家族具体实施的 。因为陆路上朱元璋等反元势力的阻隔,所以《吴江县志》有沈万三“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的记载,可见沈家对海运已是熟门熟路了 。另外,明人笔记多处记载沈万三家有海外珍奇,也可作为他“通番”的佐证 。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沈万三家族以垦殖为根本,可能接受过一些来历不明的资产,并以此为资本开拓商业,并大胆通番,开展海外贸易,从而一跃而成为巨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