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为什么不能用氯氟氰菊酯?( 五 )


十二、扑海因(异菌脲)
1.作用特点
扑海因是新一代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 。原药为白色晶体,无味,无吸湿性,微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在通常贮藏条件下,原药及加工制剂稳定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眼睛、皮肤无**作用,对空气、水、土壤污染少 。
2.制剂
5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 。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的灰霉病、早疫病,于发病初期每公顷每次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也可采用土壤浇灌、烟雾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 。或用800~1 000倍液浇根防治西瓜枯萎病 。
4.注意事顷
①我国规定最高使用浓度不能高于1 000倍液,最多使用次数不得超过3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②施药时,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
十三、三唑酮(粉锈宁、粉锈灵、百里通)
1.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 。对锈病、白粉病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 。纯品为无色结晶,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无**作用,对鱼类低毒,对蜜蜂和家蚕无害,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安全 。
2.制剂
20%乳油,5%、15%、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用25%可湿性粉剂,稀释4 000~6000倍,每公顷用稀释药液750~1 000千克左右,在病害发生前或初发期喷施,隔7~10天再喷施一次,共喷2~3次 。
4.注意事项
①三唑酮虽是低毒杀菌剂,但也要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目前尚无解毒剂 。②安全间隔期20天 。
十四、氟硅唑(福星、新星)
1.作用特点
福星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对于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其作用机理是,当福星喷施于植物叶面之后,能迅速被叶面吸收,传导于植物体内,抑制麦角异醇的生物合成,因而阻碍菌丝的生长、发育及孢子的形成,达到防病的效果 。原药为无色结晶固体,对高等动物低毒,对皮肤和眼睛有轻微**,无过敏性,无致突变性,不危害有益昆虫 。
2.制剂
40%乳油 。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可在田间初发现病害时,立即用福星8 000~10 000倍液喷雾,药后数小时就渗入植物体内,药剂的再分布性强,耐雨水冲刷,一般用药1~2次之后即能控制病害的扩展,隔6~7天再喷施一次 。
4.注意事项
①提倡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②施药时,加强安全防护,如眼睛、皮肤被污染,应及时用清水冲洗 。
十五、腈菌唑
1.作用特点
腈菌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 。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原药为淡黄色固体,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脂族烃 。在日光下易降解 。对高等动物低毒,对兔眼睛有轻微** 。
2.制剂
40%可湿性粉剂,12.5%、25%乳油 。
3.防治对象与使用技术
防治瓜类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喷施,用12.5%腈菌唑乳油2 500~3000倍液,隔7~10天再喷一次,共喷2~3次即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
4.注意事项
①本剂易燃,应贮存于干燥、避光和通风处 。②若有中毒,立即送医院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