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唐朝的荔枝道:杨贵妃所食荔枝从何处来( 二 )

四川盆地内部 , 并非一马平川 。以南北走向的龙泉山和华蓥山为界 , 龙泉山以西是著名的川西平原 , 又称川西坝子 。这是一块由岷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扇状平原 , 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河渠密布 , 此处是四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成都即坐落其中 。
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为川中丘陵 。这一片区域地表岩性复杂 , 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其支流在此蛛网密布 , 将地表侵蚀切割成大小形状各异的丘陵 。其中 , 自西向东 , 最重要的3条山脉依次为华蓥山、铜锣山和明月山 。唐时盛产荔枝的涪州乐温县 , 即今重庆市涪陵区西部至长寿区一带 , 就位于明月山南端的东侧 。
而秦岭的地势 , 北陡南缓 , 北坡属渭河流域 , 南坡属汉水流域 , 但是 , 没有一条河流能切穿秦岭 。早在秦汉时期 , 穿越秦岭的川陕通道就基本形成 , 从西至东 , 共有四条 。其中 , 子午道 , 自西安正南 , 沿沣河谷地 , 穿秦岭子午谷 , 经宁陕县、洋县 , 抵汉中 。汉中盆地 , 是为穿越秦岭的四条道路的总枢 。
但是 , 由关中至四川 , 至此仅穿越了秦岭 , 还需穿越大巴山 。穿越大巴山的通道共有三条 。自西向东 , 依次为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 。洋巴道 , 经万源、达县 , 往重庆、涪陵 。所以 , 出产于川东平行陵谷地区的荔枝 , 欲北运往关中 , 势必取道秦巴山地通路中最东端的一组——子午道和洋巴道 。
洋巴道在大巴山南麓的开口在达州宣汉县 , 此处大致位于川东平行陵谷铜锣山的北端 。因此 , 明月山南端东侧涪陵西部的荔枝 , 欲经宣汉进入洋巴道 , 必须至少穿越明月山 。但川东平行陵谷的诸条山脉海拔多在700至1000米左右 , 并不易翻越 。所以 , 涪州乐温荔枝的外运 , 最初乃是贴着明月山北行 。
网络配图
总而言之 , 唐玄宗时的荔枝道 , 自今天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畔出发 , 大体依循S102、S202省道 , 沿明月山北上 。至开江县讲治镇 , 向西绕过明月山 。利用开江县新宁河 , 穿越七里峡山 , 入宣汉县 。沿宣汉县州河 , 在达州罗江镇转入G210国道 , 先后穿越大巴山和秦岭 , 抵达关中平原 。全程约1800余华里 。路程途中 , 有着川东平行褶皱山脉和秦巴山地的阻隔 , 荔枝道不作强行翻越 , 而是巧妙地利用天然河谷 , 突破了这些障碍 。
荔枝道 , 虽然有名 , 却相对次要
从当时的地图来看 , 穿越秦岭的四条通路中 , 陈仓道和褒斜道最为重要 。褒斜道相对近捷 , 在和平时期最受重用 。陈仓道虽路途迂远 , 但较为平坦 , 又兼有水运之便 , 所以在战争时期备受重视 。傥骆道和子午道 , 在秦岭北坡开口虽然更接近西安 , 但因为南北坡之间绝水地带过长 , 交通并不方便 , 所以重要程度远不如陈仓道和褒斜道 。有唐一代 , 穿越秦岭的四道之中 , 可以说利用最少的就是作为荔枝道的子午道 。
穿越大巴山的三条通路 , 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并不相同 , 其重要程度和与之相通的四川盆地三个地理单元的经济状况有关 。剑阁道 , 连通成都 , 最为重要 。米仓道 , 连通巴中 , 地位其次 。洋巴道 , 连通的是宣汉、达州 , 经济地位不及前两个地区 。加之洋巴道在大巴山的穿越地段 , 分水岭高峻 , 绝水地段比较长 , 通路条件也不及前两道 , 洋巴道的重要性自然并不占优 。因此可以说 , 荔枝道因其传奇色彩 , 名声颇大 , 但它在川陕诸道中 , 受沿线地貌条件和经济条件制约 , 还是一条相对次要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