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是真( 二 )


明空之名载于《唐大诏令集》中的《改元载初敕》:“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朕宜以‘明空’为名 。”明,人世间;空,佛教用语 。四大皆空 。可能是刚刚登基,为了表示低调行事,故选用了这个略显消极的名字 。
曌之名载于《资治通鉴》:“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 。”很有可能,武则天叫“明空”不久,就改称“曌”了 。“明”字加“空”组成为“曌”字,音读为“照”,彰显光亮 。在她独创的十二个字中,第一个即为“曌”字 。为了避讳,遂改诏书为制书,而其孙李重照也得改名为李重润 。此后,武则天名曌,一直用到她死 。
据台湾学者考证,武则天还有一个叫做“约”的名字,主要是根据《旧唐书》中关于“孙处约者”因“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这条资料并引旁证而作出的结论 。因无实证,只能存说立此 。但是,她在叫做媚娘即十四岁之前还有一个名字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
网络配图

4、“所生女暴卒”之谜
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产四子、二女 。其中,长女死于襁褓 。对于这个婴儿之死,武则天与王皇后都曾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然而,究其真相如何,众说纷纭 。宋人司马光曾从“虎毒不食子”的伦理常情断言“恐武后亦不至于轻浅如此”,可一般人则宁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
在《旧唐书》本纪、列传中都没有记载此事,只是在史臣曰提到“振喉绝襁褓之儿”,详情不明 。《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 。”
《新唐书·武皇后传》则做了详尽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笑,发衾视儿,死矣 。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 。’昭仪即悲啼,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馋媢,今又尔邪!”
《通鉴》对此有简略记载,并将此事记在永徽五年 。总之,不管是出于不明原因而亡,抑或偶然为衾被窒息而死,或者真的就是武则天所“潜毙”,武则天有一女“暴卒”是事实,而此事也确实成为武则天打击王皇后的一个利器 。
5、“杀姊屠兄”之谜
骆宾王所撰《讨武氏檄》批评武则天“杀姊屠兄” 。“杀姊”当为不实之词,因为在诸书中连其大姐韩国夫人的死因都没有明确记载 。但韩国夫人两个女儿为武则天所害是实,而其中一女贺兰氏之死,又与武则天“屠兄”一事有直接的关联 。
武则天“屠兄”是成立的,只是在情节上略有分歧 。例如,毒死贺兰氏的场合,《旧唐书》说是在武则天母亲的府邸;而《通鉴》依据《则天实录》说是在纪念封禅泰山的宴会上 。
武则天大姐魏国夫人死后,其女贺兰氏被封为魏国夫人,居于宫中,服侍唐高宗 。当时,贺兰氏年龄仅二十多,而武则天却已四十七岁 。因此,她嫉妒这个妙龄的外甥女 。
于是,她在封禅泰山后百官向皇帝、皇后献食的宴会上,密置毒药于食物之中,让始州刺史武惟良和淄州刺史武怀运二人向魏国夫人献食,使其食后暴死 。事后,又归罪于武惟良兄弟,将他们杀死,并将他们改姓为“蝮”氏 。蝮是一种毒蛇,与“武”字谐音,即综合其谐音之姓和毒蛇之形以诋毁之 。
武惟良、武怀运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据新、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父亲武士彠死后,他们“遇杨氏失礼” 。杨氏,即武则天的母亲 。“失礼”,所指不明 。
武则天参政初期,因为需要本家亲戚的帮助,尽管对武惟良兄弟衔恨在心,还是把他们提拔起来做了官 。可他们兄弟却不领情,竟扬言说,如果是因为皇后的缘故升官,我们是“引以为忧,不引以为荣”的 。武则天于是新仇旧恨一块算,“一石二鸟”,借机先杀了自己的外甥女,接着杀了自己的堂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