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究竟是在哪儿?( 三 )


北宋名臣范仲淹曾书写过《伯夷颂》长卷,后为秦桧所藏,辗转多人后,清代入宫 。1949国民党逃往台湾,将其带到台湾 。继范仲淹书《伯夷颂》之后,元代书法家邓文原也书有《伯夷颂》 。“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 。义形扣马谏,书胜换鹅经 。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 。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殊 。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 。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 。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 。蜀后学邓文原顿首 。”邓文原书《伯夷颂》,现存故宫博物院 。
在上海博物馆,保存着一件明代崇祯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伯夷、叔齐人物故事笔筒》,是我国珍贵文物之一 。此件高21.9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为16.8厘米 。整体直身,内外均施白釉 。筒身四周以青花绘制,是一件典型的十七世纪明晚期景德镇精美青花瓷制品,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以伯夷、叔齐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瓷器、铜器、雕刻,明清时期还有很多 。
4、以庙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齐 。
以庙宇的形式祭祀伯夷、叔齐,最早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清康熙永平知府彭士圣《重修清节祠碑记》云"自汉熹平五年已有祠 。唐天宝七载祀义士八人于郡县 。崇祭则自此始 。《水经注》为北魏时所著,《水经注》记载,“孤竹祠在山上,城在山侧 。”说明北魏时期已有孤竹祠 。孤竹祠无疑是祭祀伯夷、叔齐的祠堂 。前蜀韦庄《鹧鸪》诗中有“孤竹庙前啼暮雨”句 。韦庄,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孤竹庙于孤竹祠应为同物 。唐代诗人李颀有《登首阳山谒夷齐庙》诗一首,“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 。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 。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说明唐代已正式以夷齐庙命名 。据《永平府志》记载,宋大中祥符四年曾访庙遣官致祭 。清惠、仁惠谥号则封于政和三年 。元至顺元年颁庙额曰"清圣古庙",久废 。曾移于郡城内东北隅为明洪武九年,郡丞梅珪所建,未几复废 。景泰五年,郡守张茂乃重建于孤竹故城 。成化九年郡守王玺请于朝,赐今额御定祭文 。而后,到明末清初,又经过五次较大规模的复修 。祭祀伯夷、叔齐,见于记载的帝王,就有元世祖、明宪宗、清圣祖、清高宗、清仁宗五位 。他们到夷齐庙祭祀伯夷、叔齐,或颁以祭文,或题写诗篇,都十分庄重 。这些祭文、诗文,史志中都有记载 。到夷齐庙祭祀伯夷、叔齐的达官贵人、文人学者、平民百姓,包括国外志士仁人,更是不计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