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二 )


〔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法〕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塔拉纳教授》;
〔法〕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
〔法〕热内的《女仆》、《阳台》、《黑人》;
12、为父复仇悲剧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加门农》、《奠酒人》、《欧墨尼得》;
〔英〕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法〕萨特的《苍蝇》;
13、20世纪家族历史小说
〔德〕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
〔英〕高尔斯华绥的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美〕赛珍珠的《大地》(又名《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
〔埃及〕马哈福兹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官街》、《甘露街》;
14、浮士德形象(下面这些涉及形象的我都把作品和形象分析一并列出)
首先列出有浮士德形象的作品:
[德]歌德《浮士德》;
[俄]普希金《浮士德》;
[英]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下面是歌德的《浮士德》形象分析:
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 。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 。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
浮士德的形象还有更高的哲学涵义 。这主要表现在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 。歌德以深刻的辩证法意识揭示了浮士德人格中的两种矛盾冲突的因素,即“肯定”和“善”的因素同“否定”和“恶”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发展历程,更以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浮士德永不满足,不断地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 。这些二元对立给浮士德和所有人都提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的内在的严重矛盾 。在《浮士德》中,这一矛盾贯穿了主人公的毕生的追求,体现为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和他与靡非斯特的冲突的相互交织 。
从某种意义上说,浮士德的内心冲突同时也是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的内在化的体现,而他与靡非斯特的矛盾冲突则同时也是他内心冲突的外在化体现 。在与靡非斯特这“一切的障碍之父”、恶的化身结为主仆,相伴而行之后,浮士德的前途可谓危机四伏,随时皆有可能堕落为恶魔的奴隶 。但是,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是浮士德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使他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而恶在这里却从反面发挥一种“反而常将好事做成”的推动性作用 。歌德辩证地看待善恶的关系,不是视之为绝对的对立,而是把它看作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正是在同恶的斗争中克服自身的矛盾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深刻道理 。这在诗剧的开头时上帝有关善人须努力向上才不会迷失正途的议论,以及诗剧结束时天使们唱出的"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的歌词中都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