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九 )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 。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
(1)提出假设 。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 , 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
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④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 , 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 , 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 。
(2)设计实验 。在充分假设基础上 , 我说:同学们 , 让我们测一测几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 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说出将做的几个实验:
①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②NaOH溶液与CuSO4
溶液反应;
③NaOH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
④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
⑤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 。
(3)实验求证 。
我首先边做边讲实验⑴ , 然后 , 进一步提出:其它的反应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布置学生做分组实验 , 在实验前交待清楚怎么做实验 , 如何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
第一行中每组做实验⑵ , 第二行中每组做实验⑶ , 第三行每组做实验⑷ , 第四行每组做实验⑸ 。
(4)得出结论 。实验完毕 , 各小组汇报结果 , 然后我写出以上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介绍以上各种溶液的成分 。接着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所用的溶液中哪些成分参加了反应?哪些成分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哪些是反应生成的?
②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质量之和?
③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其实质上是什么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等?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后 , 进行小组讨论 , 然后进组际间交流 , 共同得出以下关系(略)
在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模型后 , 教师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要求学生用化学式表达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提出以下具有阶梯性问题:
①反应前后 , 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了?
②反应前后 , 原子数目改变了没有?
③计算上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
④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⑥通过思考上述问题 , 你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 , 进行小组讨论 , 然后进行组际间交流得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 。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
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 , 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 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 , 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 砺练自己的智慧 。
3.解释应用 , 拓展提高 。
建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 我设置了几组习题:
一、填空:
(1)电解水时生成2克H2和16克O2 , 则有克水参加了反应 。
(2)将4.9克KClO3跟1.1克MnO2混合后,加热一段时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克,则生成了克氧气.
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