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有何隐情( 二 )


亚历山大大帝创造、汉尼拔完善的“两翼包抄”的经典骑兵战术,在亚平宁半岛屡立奇功,十余年内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将领敢与汉尼拔正面交锋 。到了中世纪中前期,欧洲骑士文化强调光明正大的打法,个人英雄主义泛滥,战术呆板 。欧洲中世纪完全称得上军事战术史的黑暗时代 。蒙古采用的多种骑兵战术(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等)其实并非原创,突厥和回纥等草原部落都曾用过,但经历严酷战术操练的蒙古军队能将其灵活运用、完美发挥 。
如果遭遇的敌军兵力不多或阵型不整,蒙古轻骑兵会从重骑兵队列之间的空隙冲出向敌军齐射,这种射击没有具体瞄准目标,只是以高频大量的轮射打击敌军,有时还能造成混乱 。轻骑兵完成任务返回重骑身后,重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同时两翼的轻骑兵(往往借助烟雾和尘土等掩护)包抄到敌军的侧翼乃至身后,与重骑兵一起形成合围之势 。
遇到严阵以待的强大敌军,蒙古经常使出诈败诱敌的战术,将前者吸引到选中地点,与埋伏好的军队合围灭之 。第一次西征(1219-1224年)后期的喀尔喀河战役(1223年5月),哲别与速不台率领不足3万人面对斡罗斯与钦察的10万联军 。蒙军连续撤退九天至有利地点——喀尔喀河畔 。追了九天的联军队形混乱,蒙古骑兵遂发起突击,两翼也很快包抄到位,一举击溃敌军 。此役中70位贵族阵亡,6个斡罗斯王公被处死,加上后来的围城战,联军损失约5万人,蒙古人伤亡微不足道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为何天下无敌?有何隐情】第二次西征的列格尼卡战役(1241年4月9日),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率领的四万波兰联军被蒙古轻骑兵的佯退所骗,一路追击后者,德国步兵与前方骑兵脱节 。埋伏好的蒙古重骑兵突然从正面向联军放箭,佯退的轻骑兵在两翼包抄,专射敌军战马 。
蒙古重骑发起冲锋,落马的骑士由于盔甲沉重行动困难,任凭蒙古人宰割 。亨利二世和多名波兰贵族战死,法国圣殿骑士团的参战骑士全部阵亡,条顿骑士团大首领身负重伤,联军总共死亡25,000人 。
困兽犹斗的道理蒙古人自然也懂得 。列格尼卡战役两天后的赛约河之战,第二次西征的统帅拔都在赛约河对岸强攻匈牙利的守桥军,速不台率领部队悄悄渡过结冰的河面,绕到匈牙利大营侧后,与拔都形成合围 。被围在大营内的敌军如果以哀兵心态作战,蒙古即使胜利也会付出较大代价,因此蒙军在包围圈西侧留出一个缺口 。匈牙利军队发现逃生希望,无心恋战,争先恐后向西逃窜,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 。然而蒙古人早在路上设下陷阱,并从后方追杀 。这就是蒙古人的开口战术 。在数日的追杀过程中,匈牙利军队死亡7万人,蒙古人可能仅损失1000人左右 。
蒙古将领灵活运用两翼迂回、佯退诱敌以及开口战术,在关键战役中屡屡完胜,且胜后时常血腥屠城 。欧洲人用鞑靼人(Tartars)命名强大到恐怖的蒙古战士,因为Tartar一词源于Tartarus——希腊神话中的地狱 。他们和罗马帝国后期来自东方的匈奴人一样,是惩罚基督教世界的上帝之鞭 。
蒙古人不仅战术设计高超,也有严格军纪保障下的卓越执行力 。1213年9月的阳河谷之战,成吉思汗率军34,000人欲歼灭镇守要冲的10万金军 。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马直接攻击守军;同时利用阳河谷周遭的复杂地形做掩护,东西两路骑兵翻山越岭迂回至金兵的侧翼和身后 。这个计划看起来简单,实则难在各路军队执行与配合的精确和到位 。如果中路进攻过于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军丧失了包围的可能 。东西两路如果过早攻击,则很可能被金兵识破意图(金军已有多次被迂回包围的教训);或者两路发起攻击时间相距过久,则由于人数劣势可能被金军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