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瓮安事件反映了国内什么矛盾 贵州瓮安事件( 四 )


换上囚服,天很黑,灯是暗的,整个人都是懵的 。不知道往哪里走,当那个封门声一响,然后一打开,然后就看见里面一群人,老少就有,剃着光头,光着膀子,当时很害怕,很无助,站在角落 。”
“爸妈,开庭之日,我都不知道如何面对您们 。对不起,您们的儿子还是那么的脆弱 。我好想打自己两耳光,走到如今的地步,我没有资格去埋怨任何人,只能怪自己,做事不会考虑后果,因冲动,才会走上这套不归路 。”

贵州瓮安事件反映了国内什么矛盾  贵州瓮安事件

文章插图
陈泗翰的同学们写了联名信,上面有55名学生的签字按手印: “ 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犯,他曾经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同学,更是这起事件中的一个受害者,一个需要你们保护的受害者。”
与此同时,陈泗翰的父母认为儿子的行为属于正当行为,也提起上诉,然而被法院驳回 。
“2014年10月28日,瓮安县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审理,判决书认定了“陈泗翰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法定构成要件”
同时也采纳了“本案发生的系被害人主动挑起事端,被害人有明显过错”的从轻意见,最终判处15岁的陈泗翰有期徒刑8年 。”
陈泗翰说:当听到法官说有期徒刑8年的时候,他整个人就麻木了,一点力气都没有,然后脑子一片空白 。当时还是那个法警,搀着他,去签了字,按的手印 。
陈泗翰感慨:“ 人生哪有几个八年,其实这个八年,就是人生可能最美好的时候,就是青春最美好的时期,最美好的年华,就是那一刻反正就,没我的事,我是一个没有青春的人 。”
在入狱这段时间,他的同学和父母一直给他写信,几个星期、几个月一封,从不间断 。信中有思念、有鼓励、有把他当成树洞,甚至也有把他当成困难时的动力 。100多封狱外来信给了他安慰与期待 。
除此之外,在狱中陈泗翰遇到了一位让他看到希望的陈警官,这个警官鼓励他说:“ 这个刑期它很漫长,但是如果你想学习,想有一些改变,那么它可能就成为了一个学期,然后如果你说,就像那种浑浑噩噩度过,那刑期就真的就是刑期 。”
在狱中他看到有人弹吉他,于是他自己也学习弹吉他 。后来陈泗翰在陈警官的鼓励下,每天挤出时间学习,充实自己,也会参加很多的活动,唱歌,征文比赛等,还拿了好多的奖项 。
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未管所通过自学,拿下了刑法大专的文凭 。业余时间也会自学乐器,并组建乐队,凭借着优秀的表现,还被任命为小组长去帮助其他的人 。
2020年8月25日因表现良好,陈泗翰获得假释,他走出了未管所大门,也迈过了他曾经以为定格了的人生 。假释后,陈泗翰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北京,进入一家律师事务所见习 。
陈泗翰曾说自己很幸运: “如果没有他们,我这辈子可能就这么完了吧 。”
其实,他最该感谢的人是那个永不放弃的自己 。生活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
被命运伤害过的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在阳光底下。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阴影里无法脱身,心灵的伤害要比身体还要难愈合;有些人自己都深处阴沟,却希望救赎别人,而陈泗翰属于最后一种 。他是幸运的,没有被厄运压垮 。虽然人生不完美,他能做的只有拥抱未来 。
看完节目其实我犹豫了好久,不太想写这些文字,这些故事,太悲催了 。可是又憋得难受,思来想去还是写了出来 。
想到2018年那部叫《悲伤逆流成河》的电影,一对男女同学在校园内外的情愫纠葛,并在一次次的流言蜚语中卷入校园欺凌,最终以悲剧结尾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