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

2022年4月6日 刊| 总第2834期
最近 , 大概没有什么比MBTI更红了 。
MBTI是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的简称 , 它被认为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类型评估工具 , 最初由迈尔斯母女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的荣格八维理论发展而来 。
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
文章图片

如今 , 它则是继属相、星座外的又一种社交tag 。 社交平台上 , 忙着冲浪的网友们 , 一边兢兢业业地寻找同类 , 以验证所谓“赛博玄学”存在的合理性 , 一边制作出大量与MBTI相关的Meme图 , 以实现理论数据的本土化落地 。
这把火也同样蔓延到了向来偏爱追赶热潮的综艺节目中 。 韩国综艺《MBTI inside》基于16型人格分类 , 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到了观察类真人秀的设计当中 。
【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节目选取了16位最具代表性的嘉宾共同出演 。 在5天4夜的相处中 , 不同性格的嘉宾以不同的分组形式出现在两个房间 , 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不同人格碰撞产生的独特效应 。
自带个性与戏剧性的观察类综艺
综艺节目的成败往往在于对参演嘉宾的角色建立与故事线铺垫 , 但节目中MBTI的前提设定 , 直接让节目跳过了“自我介绍”的过程 。 16个嘉宾人格分明 , 自带个性与戏剧性 。
在入场环节中 , 16位嘉宾表现便各不相同 , 有手足无措的 , 有健谈热情的 , 也有温柔疏离的 , 对应着他们的性格标签 , 不仅更为迅速地强调了各位嘉宾的人设 , 也极大程度上地加快了观众们的情感投射 。
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
文章图片

节目也特意突出每个嘉宾的人格特征 , 不仅名字前会标注有各自的MBTI类别名称 , 还会穿着由节目组定制的绣有各自人格编号的卫衣 。 观众们可以直接通过MBTI类别名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格类型进行观察 , 而不再需要依赖节目为嘉宾塑造的标签人设 。
而后期 , 根据不同人格的分组形式 , 节目更加强化了这一特征 。 第一天为I房与E房 , 即内向型人格的8位成员与外向型人格的8位成员分别入驻对应的房间进行对照观察 。 依次类推 , 后续的房间安排分别为S/N(实感与直觉) , T/F(思考与情感) , J/P(判断与感觉) 。
在呈现效果上 , 节目时常将两个房间的画面进行不断地交叉剪辑 , 以凸显不同人格类型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处事上的不同 。
比如节目第一天 , 嘉宾们被分到 I 房间和 E 房间 , 两个房间的温差表现得极为分明:一个静到尴尬 , 一个躁到飞起 。 网友笑称 , “E房像过年 , I房像是过年还要工作 , 不想再看到老板同事但碍于工资强颜欢笑 。 ”
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
文章图片

社交|MBTI火了,观察类综艺又有新打法了?
文章图片

而在长时间的社交过后 , I型人格急需独自相处的时间“补充电量” , E型人格则格外享受交友环节 , 跳舞、起哄者络绎不绝 。
J/P的一期中 , 节目组依托于J型人格的计划性与P型人格的摸鱼属性所设计的“制定全天计划”环节 , 并要求两组成员进行交换 。
而交换的效果也显而易见 , 将每件事计划得条分缕析的J型人格 , 在面对毫无计划的P型计划表时 , 毫无下手之处;而对于崇尚灵活运用时间的P型人格而言 , 对于J型人格们连休息都带着目的和计划的生活方式 , 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