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有什么过人之处:竟得到两个皇帝的感激?( 二 )


网络配图
谁知张辽不但没有灰溜溜地离去,反而“大笑”起来,表示“兄此言岂不为天下笑乎” 。这让关羽更为恼怒“吾仗忠义而死,安得为天下笑?”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反“为天下笑” 。可以想象,此时的关羽已是怒不可遏了 。
张辽毫不退让,又说“今即死,其罪有三 。”这是“严气正色”(毛宗岗夹评),是以理相劝 。是让关羽从暴怒中冷静下来 。
果然,关羽问“汝且说我那三罪?”这说明关羽已逐渐恢复了理智 。张辽随即说了一番话
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 。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 。其罪二也 。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
张辽所言的第一条其实是说关羽若死背弃了当初“桃园三结义”的誓言,违背的是“义”;第二条无法保护两位嫂嫂,违背的也是“义”;第三条“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此罪最大,指的是“忠”,更是“大义” 。这三条条条在理,条条属实 。也使得关羽不得不认真思量一番 。同时,张辽的话中又故意只字不提曹操,这又是张辽的煞费苦心之举 。也为关羽之后提出的“降汉不降曹”做了一个铺垫 。
张辽的话终于打动了关羽 。关羽沉吟半晌,终于表示“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张辽趁热打铁,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 。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 。说服关羽投降,是张辽此行的目的,无论怎么回避,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个主题上来 。如果到最后仅仅是为了说服关羽投降,显然难以如愿的 。因此,张辽又为关羽的将来做了一个规划“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 。”这句话是关键,关羽日后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一系列的壮举都是因为这句话而引发出来的 。可见,张辽对关羽的未来是做了一番认真考虑的,很为关羽着想 。
网络配图
关羽提出了三个投降的条件“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这三个条件与之前张辽提出的建议其实并无本质的差别 。“只降汉帝,不降曹操”是从张辽的“匡扶汉室”引申出来的;“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与“保二夫人”无异;“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更是与“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致 。
最终,曹操答应了关羽的条件 。张辽得偿所愿,圆满地完成了使命,此次“客串”做“说客”大获成功,足见其口才非常了得,简直可以和智圣诸葛亮“舌战群儒”相媲美 。尤其是提出的“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语可以看出,虽然张辽的目的是为了劝降关羽,但从内心深处对关羽是非常敬佩的,可谓惜英雄重英雄,真心在为关羽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