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国地图 三国吴国( 二 )


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主动让贤,南迁荆蛮之地梅里(江苏无锡梅村镇),建国勾吴传位25代君主至夫差亡国共计约650年 。据考证,当时吴地已逐步使用青铜铸造的农具和耕牛,大力种植桑麻和缫丝织帛,推动着江南文明的大发展,国力增强疆域扩大 。吴国后建都姑苏苏州 。
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季札通习中原礼乐,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一段邗沟,诞生《孙子兵法》,发明兵器吴钩,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 。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献美女西施迷住夫差后,终于复仇吞并了吴国,勾吴后人不忘国耻名以国姓,乃有吴氏 。
虽然大多吴地成了司马迁笔下的“吴墟”,但吴氏子孙共奉吴祖谦让开拓创新精神,奋发有为英才辈出,吴氏后裔已近三四千万之众,遍居全国及世界各地,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三国时期吴国君主都有谁?
孙坚(追尊)、孙权、孙亮、孙休、孙晧 。
1、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之吴国的奠基人 。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 。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 。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
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 。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 。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
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 。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
3、孙亮
孙亮(243-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52-258年在位 。吴大帝孙权第七子,母潘皇后 。史称吴少帝、吴废帝、会稽王 。
建兴元年(252年),十岁登基为帝 。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亲政,但一年后(258年)就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 。
永安三年(260年),孙亮再被贬为候官侯,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一说被毒杀),终年18岁 。西晋太康年间,原先任职吴国的官员戴显将孙亮的遗骨葬在赖乡 。
4、孙休
孙休(235年—264年),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字子烈,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 。
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 。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葬于定陵 。
5、孙晧
孙皓(242年—284年),即吴末帝(264年—280年在位) 。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出自《册府元龟》)一名彭祖,字皓宗 。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末代皇帝 。
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 。但孙皓的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朝感到惶怖。
扩展资料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 。自春秋战国以来,孙姓发生了几次大的迁徙,其特点是自北而南,甚至出现了跨海域、跨国度的迁徙 。根据《史记》记载,文中没有提到过“孙书(陈书、田书)”的名字 。《左传·昭公十九年》当中分两处提到了“孙书”和“子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