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元三为,柳宗元详细资料( 四 )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 。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 。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 。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见《柳宗元集》附录]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 。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 。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 。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 。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 。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 。”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 。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 。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 。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 。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