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采果后施肥用什么比较好???( 二 )


柑桔裂皮病是一种类病毒病害 。80年代以来在四川、广西、浙江、湖南、湖北和台湾等省(区) , 用枳作砧木的甜橙上为害 , 严重的桔园发病率高达20—30% 。通过指示植物鉴定 , 选择无病母树 , 茎尖嫁接脱毒 , 培育无病苗 , 是控制此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措施 。衰退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毒病害 。以酸橙作砧木的甜橙高度感病 , 通过棉蚜、桔蚜、桔二叉蚜和绣线菊蚜等传播 。用酸桔等耐病品种作砧木和用无毒繁殖材料培育无病苗 , 并实施检疫等措施 , 基本可控制该病的为害 。近年来在浙江、四川的宫本早熟温州蜜柑上 , 引起新芽黄化、幼叶皱缩、枝条节间缩短 , 呈丛枝状的矮缩病和在台湾、浙江、福建、四川等省柑桔上发生的嫁接口横缢、肿大、断裂的碎叶病等新的病毒病 , 应引起重视 。溃疡病在60年代以前 , 仅在东南沿海的部分柑桔产区发生 , 以后由于柑桔苗木的流通 , 疫区有所扩大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 我国柑桔上的溃疡病属于A菌系(即亚洲菌系) , 对噬菌体(CP1、CP2)敏感 。利用这种噬菌体 , 在溃疡病病斑内寄生和繁殖 , 抑制溃疡病病原细菌的增殖 , 可减少发病 , 为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希望和可能 。此外在应用链霉素、Bo-10等农用抗菌素以及用敌枯唑、叶枯灵、叶枯净等药剂防治 , 取得了新的进展 。
溃疡病是柑桔上的严重病害 。一旦侵入很难彻底消灭 , 因此 , 应加强检疫 , 建立无病苗圃 , 控制其蔓延和为害 。柑桔炭疽病 , 8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 , 该病的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特点 , 广泛存在于柑桔植株的各部位 , 由分生孢子萌发形成的附着孢 , 在病组织中度过不良环境 , 抗高温、抗杀菌剂的能力很强 , 在防治上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为主 , 提高植株抵抗力的综合治理措施 , 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疮痂病和黑斑病等是为害叶、果、枝的气传病害 , 应以药剂防治为主 , 各地都做了不少防治研究 , 今后要重点研究替代铜制剂的药剂 , 协调好防病与引起螨类、蚧类猖獗的矛盾 , 避免顾此失彼 , 加剧为害 。在脚腐病、流胶病、树脂病和膏药病等枝干病害的控制上 , 应选用抗病砧木、加强肥培管理、改善柑桔园生态环境 , 与应用农用抗菌素、双效灵、甲霜安等内吸性杀菌剂结合起来进行防治 , 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对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蒂腐病、炭疽病、干疤、水肿、枯水等果实贮藏病害 , 30年来从采前果园管理、采收适期、采摘操作规程、发病环境和致病机理、采后药剂处理以及贮藏环境条件的改善等都进行了广泛研究 , 取得很大的进展 , 显著地提高了保鲜防腐的效果 。线虫病是70年代以来在我国柑桔上开始受到重视的一类新的病害问题 , 种类多 , 分布广 , 为害重 , 采用药剂处理和栽培措施防治 , 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 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 虫口恢复快 , 对其防治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70年代以来 , 在湖南、广西发生的温州蜜柑青枯病和枳砧甜橙的黄化病 , 至今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 值得重视 , 有加强研究的必要 。80年代以来新发现的棒孢霉和脂点黄斑病等新病害 , 应注意其发生动态 , 加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