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侠士荆轲因信错人而导致的悲惨人生!( 二 )


但,历史不能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荆柯,以必死之心而坦然赴秦,成功与否,这种不畏强暴、舍生取义的精神都是令人景仰的 。这,也正是他英名长存,而其他那些同时代的侠士却湮灭少闻的原因所在 。
二、易水河畔,慷慨悲歌
荆柯,一生中喜欢读书击剑,才能出众,智谋超群 。然而,却不幸出生在战国末期,各诸侯国的气数将尽,使他找不到用武之地 。只好行走江湖,到处游荡 。来到燕国之后,结交了一批市井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喝它个天昏地暗 。其中又与善于击筑(一种乐器)的高渐离最为默契,两人常常在大街上、酒店边一人击筑、一人高歌,旁若无人 。唱到高兴处,纵声狂笑,歌到伤心时,嚎啕大哭 。这种真性情,慢慢地就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有一个叫田光的老侠客也成了荆柯的朋友 。
田光是燕国的名士,与燕太子的关系很好 。太子早年曾经被迫到秦国当人质(当时,各国间为了互相牵制,经常把国君的儿子派到对方国家去充当人质),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后来逃回燕国,决心复仇 。可是,秦国日益强大,而燕国国小民穷,根本没有能力去与强秦相抗衡 。无奈之下,就想到了刺杀这个办法,希望找到一位勇士去把秦王杀死,还天下一个太平 。首先想到的就是田光,可田光说,我老了,已经不能为你效劳了 。不过,我给你推荐一个比我更好的侠士,他就是荆柯 。然后,田光找到荆柯,向他转述了太子的意思,并且,为了激励荆柯,也为了替太子保守秘密,在荆柯面前自刎而死 。
就这样,荆柯开始了他的不归路 。接受刺秦的任务,周密谋划如何才能确保成功 。
首先是要取得秦王的信任,接近秦王 。在冷兵器时代,只有近身,才能刺杀 。而当时,秦王深居简出,宫禁森严,如何才能近身?于是,想到了逃到燕国的秦国大将樊于期,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要得到他的人头 。又想到了燕国的督亢地图,这是燕国最富庶的地区,也是秦王垂涎已久欲得到的地区 。
其次是要有得力的助手 。刺杀,特别是在大殿之上的刺杀,不是仅凭一人之力就能成功的,必须要有得力的助手相互配合 。
荆柯把计划向太子和盘托出后,太子说:地图好办,只是樊将军一家都被秦王杀了,孤身避难来此,我怎么好意思杀他?荆柯也不答话,背地里去找樊于期,详细陈述了刺杀计划,樊于期倒也痛快:只要能报仇,大丈夫何惜一死 。拔剑自刎 。
如果说,田光的死,只是给荆柯以触动的话 。那么,此时,樊于期的死,就很有些悲凉的味道了,也更激励着荆柯去努力实施自己的计划 。
只是,战场形势发展的太快,秦军已然到了燕国的边境 。太子又太心急,认为秦舞阳已足可当好副手,不断的催促荆柯快点动身 。
荆柯知道秦舞阳只是一个血勇之人,大街上一言不和,敢拔刀相向,但,真的到了大场面,就会瑟瑟发抖、手足失措了 。然而真正的高手等不来,太子又已露出不信任的神色,曾不阴不阳地说:“事情很紧急了,你是不是还有别的事要做?如果那样,就先让秦舞阳去吧 。”
事已至此,荆柯也就必须成行了 。在多年的流浪之后,一直无人赏识,只有到了燕国,在太子那里,才受到了尊重 。并且又有田光的激励与樊于期的期待,纵然不成功,也已别无选择了 。士为知己者死,是士的规范 。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是侠者之风 。荆柯既为侠士,从来就没有怕过死,只是要死得其所,要死的有价值 。
送行的时刻终于到了 。大家都明白,不管此行的结果如何,荆柯都断然不能生还 。大殿之上,不管能不能得手,万千秦国勇士,也绝不可能让他们全身而退 。为此,大家都是白衣白帽,来到燕国的边界 。易水河边,寒风瑟瑟,静穆无声,忽然,一阵激昂的筑音响起,如狂风卷叶,又如铁马冰河,荆柯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