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喝了农药会怎么样?( 四 )


黄河水少沙多的观点,开始是从输沙减淤的角度分析得出的 。进而又提出了外流域调水输沙和调水调沙的设想,目的是控制处理泥沙,消除或延缓泥沙在下游河道的淤积 。长远考虑,通过南水北调增加黄河水量,更加有利于调水调沙提高黄河干流输沙能力 。目前从外流域调水,显然没有利用黄河自身调节解决输沙问题更为现实和经济 。调水调沙应当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内容 。广义上讲,人为径流变化形成的河道良性水沙运动过程都属于调水调沙的范畴 。即将实施的调水调沙应当是狭义的概念,即为调沙而调水,是对水沙运动规律直接能动的反映 。这一是要以牺牲相当量的宝贵的黄河水资源为代价;二是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有很大的依赖性 。综合分析,调水调沙要做到四个同时:一是调水调沙要同时兼顾到下游及河口生态和社会用水等,为调沙而调水不应是一个孤立的实践过程 。二是调水调沙要与河道整治工程规划和调整同时进行 。调水调沙河床与水沙演变规律应在一定的河道整治工程作用范围内呈现,否则,调沙只能是简单的输沙尝试过程 。三是调水调沙要与下游特别是河口地区的主动疏浚导流同时进行 。下游的疏浚特别是河口的疏浚,对调水调沙实践有可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四是远期南水北调参与黄河下游调水调沙实践的方式和有关技术问题,要同时提前进行研究 。调水调沙不是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唯一的手段 。我们需要的应是:宏观上目的性很强、微观上多目标的、综合有效的调水调沙措施,亦即科学化、系统化的调水调沙实践 。
四、关于黄河与南水北调的关系问题
前边已经谈到,最早设想从外流域调水解决黄河水少沙多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即相当于现在的西线南水北调 。目前的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国家调整南北方水资源不平衡,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状况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 。试想,如果黄河的年径流总量能够增加一倍(相当于长江的十分之一),即由现在的500多亿立方米增加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那么南水北调规划也许就要变成一个历史名词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现在南水北调的前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河水资源的供应不足,也意味着南水到达黄河也就完成了北调,事实上西线南水北调正是这样一个概念 。
承认黄河与南水北调以上的关系,就不能把黄河与南水北调的关系,仅仅局限于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加以理解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直接入黄,而东、中线工程也不是“穿黄”而是“会黄” 。首先是南水北调与黄河的互相调节和补位 。目前承担黄河下游调洪任务的天然的东平湖,以及与东平湖有联系的其他湖泊和运河水系等,本身就是东线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干流及其水利枢纽体系,更是在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中游干支流已建和将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调节能力和调水效率,也应起到巨大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其次是黄河下游大规模的调水、供水和灌排系统的潜力,应当承担北调水资源再分配和利用的任务 。同时,外流域调水也形成了黄河下游调水调沙实践的有利态势 。可见规划中的南水北调工程无论是西线、中线和东线,都与黄河有着直接的甚至是依赖的关系,也可以讲黄河是南水北调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总之,从水资源层面上来看,黄河与南水北调应当是叠加和补位的关系;从黄河的治理层面上来看,南水北调开辟了解决黄河问题的新途径 。
五、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问题
水资源短缺和洪水并存,亦即水量时空分布不平衡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特点之一 。历史地看,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无论是数量、频率还是灾害程度,都是等量齐观的,一些旱灾的影响和损失还远大于洪灾 。只是由于洪水灾害的直接性和为害的直观性,人们往往不把洪灾与旱灾相提并论 。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只是这一特点新的呈现形式 。黄河断流意味着泥沙输送海洋的停止,无疑将加大河道的淤积;更为现实的是下游**水补源中断、湿地减退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而资源性供水还在其次 。考虑到黄淮海地区对黄河水资源长期的依赖性,仅仅维持一种不断流的状态(实践证明是可以实现的),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与黄河的地位不相称的 。之所以黄河断流在各方面产生了不亚于一次罕见洪水的影响,原因也正在于此 。黄河水资源的调配利用与解决黄河断流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 。解决断流的工作目标应是维持生态用水最低径流量;只有在大于生态用水最小径流状态下才能谈水资源的利用问题 。黄河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与措施 。黄河的治理开发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对水资源匮乏带来的问题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决水资源问题要与黄河治理的其他方面同时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