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怎么灭亡的?( 三 )


8、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中后期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制约他了,所以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政权的大将军 。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一直都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并且也一直在极力的培养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 。他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北伐遗志,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 。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蜀汉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去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
【三国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怎么灭亡的?】9、姜维在汉中地区的战术布置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汉中地区是益州北方最重要门户,自古就有“无汉中就无益州”的说法 。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的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 。自公元219年刘备留下大将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政权在战略部署上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的腹地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 。可是在姜维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却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战果 。如果把敌人引入到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和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 。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是经不起任何大的错误和闪失的,而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 。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在放虎出山啊 。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他的战略思路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把大部队拉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结果是由于在汉中双方兵力悬殊城门大开,所以钟会就迅速的占领了汉中,造成了蜀汉政权在这次战役中从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政权 。其实在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 。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全力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 。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了多年,现在的国家实力相对东吴和蜀汉来说已经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 。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就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