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洗澡的地方,在卢氏上班( 二 )


历史论文范文有关卢氏

卢氏洗澡的地方,在卢氏上班

文章插图
卢氏
卢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卢氏断块盆地不仅是一座巨大的化石宝库,而且在锄沟峪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和牙齿化石,为古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卢氏境内的仰韶、龙山、裴里岗文化遗址,都确切地显示了卢氏史前文化的轨迹,表明卢氏文化的起源至少在五千年以上,加之洛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113公里,使卢氏与古都洛阳一衣带水,成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的中心区域 。
卢氏从公元前113年建县至今,没有移过城址改过县名,迄今2100多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县,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又因卢氏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然风物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由于卢氏特定的位置和环境,使之承接着历史文化的“八面来风” 。东承河洛文化,北和西受晋秦文化熏染,南受荆楚文化影响,因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卢氏民俗文化 。卢氏是豫西乃至河南的民间民俗文化大县 。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特色鲜明,而且保存比较完好,是一座丰富的民俗文化宝库 。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人龙相揖别”的地区 。卢氏境内有古文化遗址63处,其中古生物化石点22处 。自1934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到卢氏开展科考工作以来,卢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学家瞩目的地方 。其中被科学界命名为“卢氏跗猴”的古生物化石是国内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原始灵长类动物标本,被专家称为是建国以来晚始新世哺乳动物研究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卢氏朱阳关、五里川一带不断发现恐龙蛋化石,再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目前,卢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是古生物学家前来考察最为频繁、最为关注的地区 。专家们认为,“卢氏跗猴”和卢氏恐龙曾生活在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同一地区、同一时代 。恐龙灭绝后,“卢氏跗猴”演变成为人类 。特别是1976年至1979年,卢氏两次发现的共4片10万年前智人头骨化石和2枚牙齿化石,更为“卢氏跗猴”向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佐证 。卢氏是河洛文化之源 。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为古卢氏国 。卢氏国由于地处偏僻,不对邻国构成威胁,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氏族国延续至建县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大禹手书真迹的地方,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处、商代文化遗址8处 。专家论断,卢氏是洛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
熊耳山汤河温泉风景区
地处卢氏县横涧乡境内,距县城30公里,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界岭,是中国南北地质、气候、生物分界岭 。
《水经注》记载熊耳山“双峰竞秀,望井铭耳”,《尚书禹贡》上有“导洛自熊耳”敞而得名熊耳山 。自古为道教圣地,中原名山 。主峰熊耳岭海拔1569米 。有头无门、二天门、三天门、神仙桥、通天洞、风洞等景观 。熊耳山雄伟险峻,气势非凡 。主峰云遮雾罩,或玉带缠腰,或桂冠戴顶 。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雄盼,龙潭瀑舒秀 。悬崖绝壁间有一独木神仙桥,经年累月不见朽迹,相传为神人架设,游人无法接近 。通天洞平直,进洞后可见天白云 。风洞中的溜冰至七月炎夏不融,入八月积雪仍存 。
汤河温泉,位于熊耳山南麓汤河多街头,俗称“汤池” 。光绪九年,《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熏鸡,冬可沐疡” 。其形成原因,众说不一 。神话传说为泉山之下压一太阳,乃后羿所射之日 。专家测定:常年水温49.5℃左右,时流量10吨,台有硫、氟、钙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 。常浴汤池水,川医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以及麻痹症、神经痛等多种疾病,对痤疮、湿疹也有较好的疗效 。洗浴后皮肤光滑、富有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