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带有陵的地方,与马有关的地名( 三 )


马群镇 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重视马政,要求民间广为养马,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并制定“牧马法” 。规定每十匹马设群头一人,每五十匹马设群长一人 。当时南京郊野到处是一群一群的马 。因此便出现了马集、马村、马塘、马场等乡村名 。东郊的马群乡(现改为镇)即是其中之一 。
五马渡 据《六朝事迹类编》等书记载,五马渡是幕府山前的一个渡口,大致在今下关上元门江口附近 。西晋“八王之乱”后,七王惨死,东海王司马越总揽了朝政 。为防内乱,他下令在京的诸王回到各自的封地 。于是琅琊王司马睿、彭城王司马玄、西阳王司马漾、南顿王司马宗和汝南王司马宏便都从幕府山下江边渡江 。此渡口遂被称为五王渡,也叫五马渡 。
石马冲位于江宁路东南上坊乡 。南朝陈霸先的万安陵就在这里 。石马冲一名最早见于清初顾炎武的《肇域志》:“石兽尚存,今呼‘石马冲’ 。”但万安陵前石兽中并没有石马,只有石麒麟,想是乡人均俗称石马而得名 。
马标是清兵进入南京后,把明故宫和部分明皇城地域圈为“八旗兵驻防城”,作为军事要地,不许百姓出入 。到辛亥革命时,历经战火的驻防城已不存在,只在其北部留有“马标”的地名,“标”,是清代军事编制的一个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团”,马标就是清代南京的骑兵团的驻扎营地 。
止马营·马娘娘
止马营因朝天宫下马碑而得名 。此碑在离止马营不远的朝天宫西坊,碑上刻有“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在此下马”12字 。至今犹存 。这种碑在古代俗称“止马碑” 。
明洪武时,朝天宫是祭祀天地和演练朝贺天子礼仪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庄严之所在,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必须下马步行 。止马营正是当年下马之地,故名 。
关于止马营这个地名,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后,兵部侍郎之子朱紫贵在水西门偶遇画家何上清和其妻肖梅娘,朱顿起歹心,妄图霸占梅娘 。朱紫贵利用朱元璋生性猜忌,抢走了何的画稿,进行诬陷 。朱见画稿上的大脚女人怀抱一个西瓜,疑为嘲弄马娘娘,命锦衣卫次日凌晨捉拿画师问斩 。事先朱紫贵叫人在何家屋檐插上芝麻秸,作为捉人标记 。
善良的马娘娘扮为民妇,前往何家夜访,了解到何画中女人怀抱之物是未画成的童子头,冤情大白 。她在何家附近发现芝麻秸,于是和随从在各家屋檐下都插上它,以假乱真,天亮时,锦衣卫前去捉人,见许多人家屋檐下都有芝麻秸,要统统抓走 。
马娘娘见事祸及很多人,乃主动投案,结果又闹出一出审皇后的笑剧 。在马娘娘的进谏下,朱醒悟,画师得救 。后来,居民为铭记马娘娘恩德,将这条街改名为“芝麻营”,后又演变为今天的“止马营”了 。
驻马坡·诸葛亮
驻马坡在清凉山东坡,相传为诸葛武侯(亮)出使东吴时与孙权在此驻马论形势的地方 。《实录》引《吴录》说:“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观秣陵山阜,日:‘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此后历代方志大都有诸葛亮出使东吴,在石头山(清凉山)驻马论形势之说,“龙盘虎踞”遂成了南京的一个代名词 。
马府街·郑和
马府街,东起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东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他的府邸曾经坐落于此,马府街因此得名 。
《明史》载:“仁宗立,诏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和乃置第阑干桥 。”因郑和本姓马,世称马府,故阑干桥遂易名为马府街 。
郑和府第“马府”,经历代变迁,早已无存,不过明清两代,郑和后人皆族居马府街 。1985年7月在郑和当年的府第遗址--太平公园内修建郑和纪念馆时,施工中掘出一批瓷片,其中一件碗底上有一楷书“马”字,太平公园遂更名为郑和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