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才那么多 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三 )


那么范雎是如何入秦的呢?其实范雎当初也想侍奉于魏王,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人引荐之下难以被魏王接见,故而先侍奉于中大夫须贾 。但后来因才华被齐襄王赏识而赏赐,结果被须贾妒忌排挤,还诬陷他暗通齐国,为此范雎也如张仪当初入秦前被毒打了一顿 。
“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齐襄王闻雎辩口,赐 。须贾知之,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史记》
不过相比起张仪,范雎更惨,肋骨打折不少,牙齿也被打掉,全身血肉模糊,最后还被扔在了茅厕里,这还是范雎装死才逃过了一劫 。后被人所救,一起随出使魏国的秦使前往了秦国 。

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才那么多 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文章插图
从这些信息可知范雎去魏奔秦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当时魏国平民难以得到任用,应该是被贵族大臣封锁了进身之阶,故而家庭条件不好的范雎无法直接侍奉于魏王;其次魏国朝堂内部存在明争暗斗,像范雎这样有才能的平民就因此被妒忌排挤在外 。这两种情况同样导致魏国留不住人才,也是魏国不断衰落的原因之一 。
尉缭入秦,为秦王嬴政献计,瓦解六国合纵,制定统一战略
之后在秦王嬴政时期,身为魏国都城大梁人的尉缭也投奔了秦国 。真是难以想象,魏国到底是多么难以留住人才,竟然连都城出身的人也不愿为自己的母国的效力 。为此也只能说明魏国内部存在着严重问题,故而留不住人才的魏国只能不断衰落,最终为秦国所灭 。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则诸侯可尽 。”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乃亡去 。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 。”《史记》
再来看秦王政是如何对待尉缭的,尉缭入秦后献计:以重金贿赂各国权臣,以离间诸侯内部关系,从而瓦解六国合纵 。而这正是一直为秦国所困扰、担忧的问题,嬴政听后,明白尉缭是位大才,并没有在意其是平民身份,为了显示爱才之意,还让尉缭享受一样的服饰和饮食,而且每次接见时,都居于尉缭之下 。
甚至在尉缭因为“害怕”秦王而逃跑后,嬴政也没有怪罪于他,还坚决挽留,并任命尉缭为仅仅只比相邦低一级的国尉 。自秦王罢免吕不韦相邦之位后,秦国便再也没有设立过相邦,而掌管全国军政大权的国尉便是秦国的最高官员 。如果换成魏国君主,怕是难以如此重用平民出身的人才 。
此时秦国已经是诸侯列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但秦国君主依旧能放下身段吸纳人才,而已经衰落的魏国却依然高高在上,像范雎、尉缭这种平民人才根本难以在母国得到重用,也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那么如此魏国又如何能留住人才呢!
除了平民人才之外,魏国连功臣贵族之后也留不住,比如乐毅是魏文侯时期名将乐羊之后,后来也在燕昭王礼贤下士后甘愿效力于燕国,后来率领燕国等五国军队差点灭亡齐国,并辅佐燕昭王振兴了燕国 。
吴起、孙膑、魏无忌遭到陷害和猜忌,被魏国赶走或取代
说到吴起、孙膑、魏无忌三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也都是富有大才之人 。前两人最初效力于魏国,但都遭人陷害,加上魏国君主的猜忌,最终被迫离开魏国,转而效力于他国 。而魏无忌则是魏王直系后代,但也因受到猜忌,被兄长魏王收回了兵权 。
首先说到吴起,他是魏文侯时期重用的人才之一,秦国的河西之地就是由他率兵攻取,并且在他驻守该地时,秦国多次收复河西失地都以失败告终 。同时吴起还为魏国改革了军事兵制,创立了职业精兵“武卒制度”,训练出战力强大,闻名天下的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这也是魏国作为战国初中期军事强国的基础 。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易去也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 。武侯疑之而弗信也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史记》
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才那么多 魏国为何留不住人才

文章插图
然而吴起却被魏相公叔忌惮,为此使计让吴起被魏武侯怀疑 。最终吴起因魏武侯不再信任他而感到害怕就离开了魏国,后来投奔楚国,在楚国展开推行了变法改革,虽然最终夭折,但一定程度上也为楚国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 。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欲隐勿见 。”《史记》
孙膑则是被同门师兄弟庞涓陷害,因为庞涓自知才能不如孙膑,担心他取代了自己,于是设法陷害孙膑,欲隐藏起来 。之后因才能出众被出使魏国的齐国使者接回齐国,后来以军师身份,为齐国打赢了桂陵、马陵两战,而魏国因魏武卒主力大损,实力受到削弱,失去了中原霸主地位,并开始不断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