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作品( 二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作品

文章插图
《诗画之间》刘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往今来,诗画优劣论流行不衰,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诗、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表现能力的体认不够充分 。人们经常把优等的诗与劣等的画相比较,或者把优等的画与劣等的诗相比较,由此得出优劣高下的结论,其中的问题不言而喻 。刘石先生认为,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差异自多,不应按艺术的门类分高下,但不妨按艺术的高下划高下 。客观、全面地考察古代诗画关系史,“诗画一律”是更为宏正的声音,它在当代仍有强劲的回响,潘天寿的诗画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上述诗、画关系的几个问题,看上去主题明确,细按却头绪很多,且互相交织,常常使人有治丝益棼之感 。拜读刘石先生的这些文章,有两种印象深刻的读后感,一是材料宏富,征引极多;二是论析明畅,不仅有说服力,还饶有清爽利落之感 。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视野宏通,遇问题能脱卸清楚,要辨析则臧否得宜 。关于这种研究经验,作者本人在《后记》中有极好的供述:“在探讨诗画关系时,我选择的不是理论的阐发,也不是艺术的分析,而是类考据的研究 。所谓类考据而不直言考据,是考据的对象与传统的不同,不是作品字词的解诂,不是作家生平的考索,不是历史事实的探究,而是一种观念——古人有关诗话关系的观念的梳理 。”“类考据”是刘石先生提出的概念,其对象似乎比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观念史”小一些,但比文艺理论界讨论的“关键词”又大一些 。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4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