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个人资料年龄简介张恨水家庭背景图片资料( 二 )


1934年,张恨水由北平出发,游历西北 。他在西安先后会见了邵力子、杨虎城 。这一行间他目睹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盘踞在西北的军阀横征暴敛,抓丁拉夫,更弄得民不聊生 。他大受震动,曾写道:“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变了,文学也自然变了 。”他以西北人民生活为素材创作了《燕归来》、《小西天》两部长篇小说 。
1935年,张恨水应约去上海主办《立报》副刊《花梁山》,举家迁至上海 。次年往南京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编辑副刊《南华经》 。1937年11月,他因病到芜湖住院治疗 。
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 。
1938年初,张恨水离开潜山到汉口 。当时,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在汉口成立,他被选为理事 。接着,又去重庆,加入《新民报》工作,任主笔、总社协理、重庆版经理,自编重庆版文艺副刊《最后关头》 。1939年12月,张恨水开始在重庆《新民报》连载寓言式长篇小说《八十一梦》 。这部作品触犯了当时社会上的权势人物,使张恨水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只写了十几个梦便被迫停笔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向一千多人颁发了“抗战胜利”勋章,张恨水也在其例 。
1945年底,张恨水离开重庆,辗转回到北平 。北平《新民报》创刊,张恨水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 。从1946年到1947年,张恨水创作了《巴山夜雨》、《纸醉金迷》、《五子登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 。1948年秋,张恨水因故辞去《新民报》的所有职务,结束了40年的新闻生涯 。
1949年1月,北平解放 。张恨水在《新民报》上发表了《写作生涯回忆》 。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全国文联 。张恨水被邀,但因高血压病突发,半身不遂,未能参加 。1954年,张恨水健康状况开始好转,便辞去文化部顾问职务,又专事写作 。1955年夏,张恨水只身南游,经合肥抵安庆,回到阔别十年的故土 。家乡面貌的变化,使他激动不已,回北京后,写了中篇游记《南游杂志》,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
1956年春末夏初,全国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参观旅行,张恨水应邀参加 。回京后,写了游记《西北行》,刊于上海《新闻报》 。1967年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去世 。
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茅盾说:“在近三十年来,运用‘章回体’而能善为扬弃,使‘章回体’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关于〈吕梁英雄传〉》,《中华论丛》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张恨水在每天除处理报社大量繁重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外,写作文稿常在5000字左右 。他自己说过“我是一个推磨的驴子,每日总得工作,除了生病和旅行,我没有工作就比不吃饭难受 。”

【张恨水个人资料年龄简介张恨水家庭背景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