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打过的胜仗 张说在打了胜仗后,为什么要提出军事改革呢?( 三 )


再之后,因为做了李隆基的伴读,张说终于无法再独善其身,只能坚决站队到了李隆基这一头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当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进行斗法的时候,张说一直冲锋在前,坚定帮助李隆基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李隆基登基 。但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中依然权势极大 。七个宰相,有五个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 。所以,站在李隆基这头的张说,难免就要受到太平公主这一党的打压了 。
不久之后,随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发力,李隆基不得不暂时罢免张说的宰相之职,将张说贬为尚书左丞、东都留守 。又过了一年之后,随着太平公主被铲除,张说被再次调回中枢,升任中书令,再次成为宰相 。
这一年,张说46岁 。
自从入仕开始,张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见惯了各种风雨,同时也见证了唐朝在这二十多年里时间的兴衰起伏 。另外,从张说的官场攀爬经历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张说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 。他懂得什么时候该站队,什么时候该退却 。而且,张说本人极具治国才能,不是那种空谈误国的酸儒 。这种人,往往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材 。
不过,就算是栋梁之材,也是有区别的 。
随着李隆基彻底掌握大权,唐朝高层的乱象彻底终结,并且由此开始进入长达数十年的太平时期 。但是,高层政局的稳定,并不意味着所有斗争都会彻底停止 。张说上任中书令之后,一个新的敌人,开始出现了 。
这个敌人,名叫姚崇 。
提到姚崇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比较熟悉,开元年间最有名的宰相,唐朝四大名相之一,走马上任这个成语的来历 。历史上真实的姚崇,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同时也极具治国才能的超级牛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牛人,偏偏和张说天生犯冲 。

张飞打过的胜仗 张说在打了胜仗后,为什么要提出军事改革呢?

文章插图
明明都是很有才能的人,又都在治国方面,有着很高深的智慧 。这样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敌对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两人的政治主张不一样 。这种差异,其实比一般的矛盾更要命 。如果是单纯的利益冲突,或许还有联手的可能 。但如果是政治理念的不同,那就很难调和了 。
所以,当这样的两位猛人,同时出现在一个时代,又同时身在中枢 。一场属于他们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 。
首先,张说先升任中书令 。当时姚崇正在外地做官,唐玄宗打算调他入京为相 。得知此事后,张说极力反对,不但让手下去弹劾姚崇,后来还让人举荐姚崇去边疆做官 。为了实现阻止姚崇入京的目的,张说做了很多努力,但结果,唐玄宗根本不在乎,还是坚持将姚崇调入京城 。
而随着姚崇入主京城,姚崇的反击也开始了 。姚崇入京后,张说觉得这是李隆基的手段,所以便去找了李隆基最信任的弟弟李范,想要通过李范,向李隆基表明心意 。但这件事被姚崇得知后,姚崇很快就抖落了出来,抓住张说私自联系亲王的小辫子,弹劾张说 。
总之,经过几轮斗法之后,张说最后落败,被李隆基贬出了京城 。此后的几年里,张说历任相州刺史、河北道按察使、岳州刺史等职 。开元四年,张说改任检校幽州都督,正式开始了他的边境任职生涯 。
这一年,张说恰好五十岁 。
此后的几年里,张说一直驻守在北方边境 。三年之后,张说改任检校并州大都督,被调到了山西那边 。镇守山西的几年里,张说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不但很好地抵御了北方突厥南下入侵的脚步,同时也尽力整顿军备,让松弛多年的军队,战斗力重新提升了上来 。到了开元十年,恰逢后突厥入侵,张说担任朔方节度大使,率领军队大败后突厥,这也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场战争 。
张飞打过的胜仗 张说在打了胜仗后,为什么要提出军事改革呢?

文章插图
然后,这场战争打完之后,张说马上给唐玄宗上书,请求从全国范围裁撤军队 。
张说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裁撤军队,进行军事改革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并不复杂 。张说之所以会如此,既不是因为个人利益,也不是背后有什么阴谋 。而是单纯因为,张说很清楚,当时的唐朝,养不起如此大估摸的军队!
在镇守北方边疆之前,张说曾经常年在中枢任职 。所以张说很清楚唐朝的家底,知道唐朝的财政情况,以及养活这支庞大的边军,对唐朝的国家财政到底有多大压力 。而到了边境数年之后,张说更是深刻体会到,当时唐朝的军事体系,到底有多么差劲 。
众所周知,唐朝初期的时候,唐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彪悍的 。从唐朝开国,一直到李治在位中期,这几十年里,唐朝一直在不断向外扩张,唐朝版图也达到了极致 。但是,后来随着李治的身体越来越差,唐朝高层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混乱斗争,高层对于军队的注意力,越发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