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照片改成动漫风格 动漫风格( 四 )


说到这里,必须承认日美动画电影各有千秋,值得细说 。但毫无疑问,总体来说,两国的动画电影还是有各自鲜明的特色的 。总的来说,日本动画电影像茶,美国动画电影像咖啡:茶意味深长,咖啡醉人 。
不可否认,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称得上动画电影“大国”的国家——不仅因为它们 *** 的动画电影数量多,还因为它们在各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 。在比较两国差异的同时,有必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动画电影 。在下文中,“动画电影”是指那些在电影院线发行的,与电视动画没有直接关系的动画片 。这样,本文中的动画电影就不包括电视动画系列片、OVA(直接面对视频或DVD市场)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剧场版 。这一限制主要是针对日本动画的 。相比美国动画,他们的电视剧,OVA,剧场版要多得多 。如果这些都和美国动画比,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相反,按照本文设定的“动画电影”范畴,两国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是相当的,因此更容易比较风格上的异同 。首先,就动画电影的 *** 流程而言,两国的做法颇为相似 。因为动画电影的要求比其他动画产品更细致,*** 时间和成本也远非一般动画产品可比 。所以两国的动画电影从 *** 角度来说基本都是各自国家的顶尖水平 。不用说,日本真人电影的平均 *** 成本并不高,而宫崎骏其人、东洋智、押井守等动画大师 *** 的动画电影,耗资数十亿日元,耗时数年 。即使在好莱坞,上亿美元的大 *** 也很受欢迎,一部动画电影的投资就让各大工作室的老板们紧张 。不过好在高投入的动画电影一般都会带来高回报 。迪士尼年度作品一定会进入年度票房前十,好几次占据之一;在日本,宫崎骏其人的作品屡屡打破票房纪录 。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如何 *** 一部动画电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的“成品”是什么样子 。相信看过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他们不同的风格 。就视觉效果而言,最近好莱坞 *** 的动画电影有逐渐向三维动画倾斜的趋势 。虽然传统的二维动画并没有退出市场,但是从票房收入来看,无论是整体的动画片市场,还是单个 *** 发行公司对各类动画片的票房发行,三维动画都比2D动画更受欢迎 。在日本,二维动画仍然是市场的主流 。这并不是说日本动画不用电脑动画(CG) 。例如,在宫崎骏其人的后期作品中,电脑动画被用来辅助绘画 。当他来到《千与千寻》时,CG已经被用来 *** 一些眼泪的3D效果 。至于犹大圣博和押井守,他们在CG应用上走得更远 。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都是经过电脑特效打磨的,让背景看起来特别真实 。这一点可以从《阿基拉》、《大都会》、《蛋壳里的幽灵》、《最后的吸血鬼》的观众身上强烈感受到 。在他们的一些画面中,如果只看背景的话,会有很强的真假难辨感,比如《贝壳里的幽灵》中的香港街头和《最后的吸血鬼》中的美军基地 。
但日本动画电影中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无论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 。与好莱坞3D动画中主角的三维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触勾勒人物 。两者在塑造角色形象上各有优势 。虽然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角色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但创作者通常会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让那些平面的角色看起来如此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意它们在视觉上是否“立体” 。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追求外观的真实性,但同时也没有失去人物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人物在无限细节中追求“写实”,同时整体形象设计生动夸张,往往将人物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至少就笔者而言,从观看的整体效果来看,优秀的日本二维动画和美国三维动画在人物的生动性上是旗鼓相当的 。举个有趣的例子,宫崎骏其人的《我的龙猫》里有个4岁的小女孩叫小米,迪士尼的《怪物公司》里也有个1岁多的小女孩 。这两个女生的性格都是超级调皮+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一个是精细的三维模型 。但观众能从他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样无限的童趣,并在心中留下同样深刻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