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全诗 青青园中葵( 四 )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 , 转眼春去秋来 , 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 , 到了秋天 , 它们成熟了 , 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 , 丧失了活力 。人生也是如此 , 由青春勃发而长大 , 而老死 , 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 。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 , 其中一个“恐”字 , 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 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 。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 , 时光像东逝的江河 , 一去不复返 。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 。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 , 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 , 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 , 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 结束全诗 。这个推理的过程 , 字面上没有写出来 , 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 , 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 , 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 , 秋天自能结实 , 人却不同 , 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 , 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 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 , 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 , 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 。调动读者思考 , 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 。正由于此 , 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 , 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 , 深沉含蓄 , 如洪钟长鸣一般 , 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 , 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 , 徒叹奈何 , 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
读这首诗 , 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 。因此 ,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 , 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 , 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 , 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 , 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 , 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 , 不要虚度光阴 , 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
布谷飞飞劝早耕 , 舂锄扑扑趁春睛 。田家占气候 , 共说此年丰 。两岸人家微雨后 , 收红豆 , 树底纤纤抬素手 。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 。莫辞酒味薄 , 黍地无人耕 。田园寥落干戈后 , 骨肉流离道路中 。半夜呼儿趁晓耕 , 羸牛无力渐艰行 。相携及田家 , 童稚开荆扉 。投策命晨装 , 暂与园田疏 。村北村南 , 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晨兴理荒秽 , 带月荷锄归 。蚕无夏织桑充寨 , 田废春耕犊劳军 。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斜阳照墟落 , 穷巷牛羊归 。岂知民力艰 , 颗米皆琳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