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讽对石先生纪晓岚讽对石先生的故事( 二 )


清人李渔有《笠翁对韵》,内容涉及到对仗的各个方面的要求 。我们试以“一东”开头一节来分析:
一、二两句“天对地,雨对风”,是要求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汉语中名词最多,于是古人又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宮室、服饰、饮食、文具、文学、器物、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严格的对仗当然要像《笠翁对韵》所举的那样让同一小类内的名词相对 。但这确实很难,如杭州西湖岳庙内有一副名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其中“山”对“铁”、“骨”对“臣”,都是不属同一小类的名词,实际上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了 。
接着六句“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濛濛 。日下对天中 。”这是说上下联的结构应该相应.也就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
最后八句“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这里有三层含义:
第一,节奏要相同,句式要相应 。“风高”两句都是“二三”节奏.“牛女”两句则同为“四三”节奏 。“十月”与“三冬”联虽较长,但也是由“二二、四三”节奏构成的 。
第二,平仄要协调 。古人将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因为“不平”,所以通称为仄声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声一定要相对,这样读起来才和谐悦耳 。平仄相对的方法,与律诗相同 。以五言为例,一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种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风高”两句的格律就属后一式 。七言的格式也有两种,在五言的基础上于每联句首加两字,逢平加仄,逢仄加平;所加两字的平仄声相同 。
网络配图
对联的句型长短自如,平仄协调 。总的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即每联内平平仄仄必须相间,两联间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 。五、七言对联由于与律诗诗句相同,因此格律要求也比较严格 。尽管如此.也仍有可以变通的地方 。一般来说(以七言为例),节奏点(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声是固定的,不允许改变 。但第一、三、五字则有时候是可以变动的 。如“牛女”两句的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第一字“牛”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第三字“二”则应用平声而现在用了仄声,这都是允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