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因战乱而穷困潦倒( 二 )


蝗虫过后,在土下留下一窝窝不易发现的虫卵,20天后便孵化出黑黝黝的蝗蝻 。蚂蚁大小的蝗蝻踽踽地向一块聚拢,一会儿聚成一蛋,百个、千个、万个、千万个……最终变成几亩大的蝗山蝻海,风一吹动,汹涌起伏,犹如褐色海浪一般 。
蝗蝻虽不会飞,却会弹跳,成群结队,大小相随,有组织性的向一个方向运动 。蝗蝻几经蜕皮,颜色变幻,就长成飞蝗……
……
不少人饿死了,一些家里的炕上躺着两、三个死人,连埋葬的力气和悲痛的心情也没有了 。
有不少人因绝望而亡 。因无人善后,自缢者的尸体一直挂在房梁上或庭院中的树上,被风干了,被虫蛆噬咬完了,只剩下白森森的骷髅架子 。
到处是黄蒿,从田野长到村街里,从村街里长到家院里,从家院里长到房屋里 。屋顶早就塌陷了,角落里不时可见一堆堆骨头,相互缠绕,或拥在一起 。无疑,原来那肯定是一家人了 。
贫雇农们从心底里盼着减租减息,却又顾虑重重 。八路军只是起义军,蒋委员长才是真皇帝 。他老人家不发话,将来的政策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舅 (旧)?倒霉的最终是我们……

摇晃的地租
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是八路军带给贫困农民的见面礼 。
二五(25%)减租,分半(50%)减息 。
这是抗战期间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根本政策 。
传统的土地制度、借贷制度,体现着一种赤裸裸的剥削,使得落后的农村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矛盾丛生 。新政策的实行,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农民,又团结了广大地主、富农,使全社会形成抗日的大合奏 。
但这项工作推行的难度太大了 。
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大部分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农民们已经习惯于剥削 。土地租佃契约多种多样,水地、旱地又分三六九等,交租比例各不相同,但过去大致是按五五交租,即收成的一半由佃户自留,一半交地主 。生产工具自备,田赋杂税双方分摊 。
佃户们从心底里盼着能把租额利息降下来,但当八路军真正实行减租减息的时候,他们又害怕了 。
主要是怕变天 。
八路军不是政府军,是起义军,蒋委员长才是真皇帝 。他老人家不说话,八路军在这里乱来,以后日本人退了,八路军走了,一切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到头来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倒霉的最终是我们 。
所以,白天开会时听八路军宣传,高兴一阵子,喊一阵子口号,晚上又害怕了 。地是人家东家的,如果东家不让咱租,还是活不下去 。怎么办?
天黑了,八路军回去了,佃户们回到家后,又后悔了,睡不着觉了 。连夜带着老婆女儿,到地主家里,下跪,道歉,说好话:“不是我要这样,是八路军这帮共匪要这样,主家,你看咋办?”
东江村某佃户买了一斤猪肉送到地主家,央求明年继续租地,按老契约交租……
地主也犯愁了,现在是国难时期,八路军要抗日救国,公开顶撞是没道理的,也是要吃亏的 。
于是,双方商量好,表面上按八路军的政策,契约上写明是二五减租,但秋后交租时,仍按原来契约执行 。
明减暗不减,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
……
1941年之后,随着各地抗日县政府的成立,特别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减息暂行办法》的颁布,减租减息运动才开始正规起来 。
各地都搞了试点,发动村农会会员向地主、佃户讲解减租政策,再三表明这一政策是抗日期间的国策,是蒋委员长同意制订的,在国统区内也一样在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