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原文 掩耳盗铃的寓意( 三 )


于是,小偷找来一把非常大的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只听“咣”的一声巨响,小偷被吓了一跳,慌了神儿,心想这下麻烦可大了!钟发出这么大声音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嘛!”
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引申出“掩耳盗铃”的成语 。
掩耳盗铃的寓意
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 。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 。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
释义: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 。掩:捂,遮盖;盗:偷 。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掩耳盗铃的近义词:弄巧成拙 。
读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
解释: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 。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译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却坏了事 。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