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后的尸体背后有何不解之谜( 二 )


网络配图
那么司马迁在《史记》所说用鲍鱼“以乱其臭”,其“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臭味?又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呢?
有的文章这样写道:五十岁的秦始皇死在了沙丘野外,丞相李斯秘不发丧,怕的是天下大乱,尸首就放在皇上坐的凉车里 。这凉车尽管是冬暖夏凉,可那时相当酷暑,离京城两千里路的路程,昼夜兼程,也遏制不住始皇帝的身体腐烂的自然规律,车过处,自然弥漫起阵阵腐败臭气 。这却是令人狐疑的气味 。于是,丞相等人急令采购来一石鲍鱼,混淆其味 。
这种说法至少有三处与事实有出入:
其一,秦始皇不是死于沙丘野外,而是沙丘平台 。此平台为行宫 。唐代张守节在《正义》有按:“始皇崩在沙丘之宫 。”离长安两千余里,为帝王之行宫 。其设备不错 。那种以“沙丘”为荒郊野外的望文生义说法,是不合事实的 。
其二,并非将秦始皇的尸首直接放在辒凉车里 。司马迁在《史记》里的用词是非常严谨的,他明白指出:“棺载辒凉车中 。”这里特别提到“棺”,即秦始皇遗体经防腐处理后才放进具有防腐作用的棺材里,再搬上辒凉车 。
其三,《史记·秦始皇本纪》只是说“上辒车臭”,没有讲始皇帝的遗体腐烂发臭,更没有说弥漫起阵阵腐败臭气 。说“弥漫起阵阵腐败臭气”,是文学笔法 。
关于“臭”,《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棺载辒凉车中,……抵九原 。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这一段记载中,司马迁没有说秦始皇遗体腐烂所发生的臭味,只是说辒凉车臭,这里究竟为何臭!笔者认为,这也有可能是棺中防腐剂,经路途的颠簸有所泄漏而散发出的一种异味 。对此,可以从马王堆尸体防腐的措施进行推论 。辛追尸体的关节能够活动,肌肉具有弹性,这是现代防腐药水也难以获得的保存程度 。科学家的目光一直聚集在浸泡尸体的液体里,早在棺木打开之初,人们就发现尸体浸泡在散发异味的茶色液体中 。尽管许多的疑点也困扰着科学家们 。但是,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认为,棺材中的液体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尸体的腐败,是尸体千年不腐的重要原因 。认为,辛追被保存于福尔马林、酒精等化学药水里,这些药水在医学上被称为固定剂,有着消毒、灭菌的作用,合理的配制可以使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 。
网络配图
这些防腐剂或香或臭都是一种异味 。这种异味确实是刺激难闻的 。司马迁用“棺载”两字,说明秦始皇的遗体进了棺材之后才上辒凉车的,这里自然让人推测,进棺材之前,已经作了洁身处理,并作防腐处理之后再进了棺材,此防腐剂也许是福尔马林之类的防腐剂,经路途的颠簸有所泄漏而散发出的一种刺激臭味 。所以说,此臭味,并非遗体腐烂之臭味,而是防腐剂的异味 。正是为了掩盖或是冲淡防腐剂之异味,要来了一石“鲍鱼”,是“秘不发丧”之一策 。
【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后的尸体背后有何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