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魏晋南北朝时代为何被称为乱世?( 二 )


“八王之乱”持续16年之久,宗室诸王相互杀伐,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社会遭到严重破坏 。最终,诸王相继败亡,西晋国力也被严重透支,处于瓦解边缘 。时人所谓:“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
衣冠南渡
皇权与世族的“弱平衡”
西晋灭亡后,黄河中下游的北方地区为多个胡、汉割据政权控制 。南方地区,经永嘉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南迁的中土世家大族的扶持下,定都建康,是为东晋元帝 。
东晋王朝,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江南吴地士族的联合专政 。其权力结构,是弱皇权与强宗族的“弱平衡”模式 。一方面,司马睿以支裔藩王身份而据大统,资历浅,威望低,影响力也弱,需要依仗南渡的北方世族豪门支持 。另一方面,南渡的世族则需借助皇室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维持门第和家族利益 。因此,司马睿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南迁的北方世族门阀势力才是东晋局势的实际掌控者 。东晋建国初期,皇室最仰仗的是琅琊王氏 。其中,王导在内主持朝政,司马睿称其为“仲父”,王敦在外统领军务,故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
在世族门阀主政的情势下,东晋皇族一方面要依靠南迁世族的支持,才能维持偏安统治;另一方面,东晋皇帝又以“共主”身份,居间制衡和调整世族之间的内部矛盾 。至于南方吴地的本土世族,虽不能参与朝中枢机,却在当地经营多年,拥有一定的地方影响力,是需要安抚和团结的对象 。它们也通过承认东晋皇权的合法性,换取朝廷对其自身利益和政治地位的认可 。
东晋时期,是世族政治的“繁荣期” 。世族门阀地位优渥,在政治、经济上都拥有很大的特权 。它们借用晋室的名义,占地封山,以致资财巨万、园宅广阔、奴僮数千 。同时,垄断选举,以致形成“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局面 。门阀子弟凭借门第和出身,初入仕途即是四品、五品;所任官职,也多是职闲廪重、地望清美的“清职”,进而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
为了维持门第的优越性,世族高门之间往往互为婚姻,且不与寒门子弟通婚,导致阶层封闭和固化 。他们还看不起出身寒门者,“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之为伍” 。此外,门阀子弟多以清高脱俗为标榜,鄙视俗务,崇尚雅言清淡,追求精神放逸、自由 。这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和繁荣,但也使得高门世族习惯了优越舒服的日子,日渐消磨糜烂 。
东晋末年,起于寒门的士人子弟逐渐在军队及实务部门掌握实权 。最终,握有兵权的刘裕即皇帝位,国号宋,东晋灭亡,由此开启了南朝政局 。南朝政治,先后有刘宋、萧齐、萧梁和南陈,多为禁军首领政变所建 。鉴于东晋王室孤微、门阀势盛的教训,南朝皇帝为维护皇权和制衡高门世族,往往以宗室子弟掌握军权,守为外藩 。但皇室与外藩诸王之间,多有猜忌,常起冲突,以致骨肉相残,政局更迭,各朝维持的时间都不甚长 。在中枢权力部门,南朝皇帝多以“寒人掌机要”,带动了寒门势力的崛起;南朝门阀大族,大多尸位素餐,日渐没落,但其门第地位和生活风尚的影响仍在 。寒门人士想跻身世族,仍然往往难得其门而入 。
网络配图
对南朝世族最终造成沉重打击的,是“侯景之乱”和西魏宇文泰攻占江陵事件 。“侯景之乱”期间,建康及附近地区的士族子弟被杀、饿死者无数,“中原冠带……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宇文泰占领江陵,俘虏南方衣冠士族数万口,驱入长安为奴婢,对南朝世族子弟再次予以重击 。等到隋灭陈、统一全国时,昔日繁华竞逐的江左世族已全然寂落无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