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 戴高乐认为正式建立中法外交关系时机已经成熟 , 遂派老牌政治家、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作为他的代表 , 到中国进行谈判 。
这年 , 中国外交部接到了富尔的信 , 信中提出他希望来中国访问 。经过研究 , 中国同意了他的要求 。但是 , 由于两国尚未建交 , 不可能通过外交部进行邀请 , 于是中国就按照当时的惯例 , 交由中国外交学会来处理此事 。中国外交学会是一个半官方的民间机构 , 隶属于外交部 , 当时的会长是张奚若 。
张奚若立即向富尔发出了正式邀请函 。富尔曾于1957年来华访问过 , 亲眼看到过中国的实际情况 , 并对中国的内外政策做了认真的研究 , 曾对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 提出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法国不应当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 戴高乐在不同程度上也同意他的看法 。
为避免外界注意 , 富尔将这次访问对外宣称为私人访问 。
富尔向中国政府提交了法中建交的3个方案
10月2日 , 富尔携夫人到达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会面后 , 立即向中国政府提交了法方拟订的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3个方案:
1、 无条件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正式宣布承认中国 , 中国表示同意 。
2、有条件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表示愿意承认中国 , 中国提出接受承认的条件 。
3、近期承认方案 。法国政府对中国先不作政治上的承认 , 但两国形成特殊关系的局面 。
在这些方案中 , 有积极的正视现实的方面 , 正如富尔一再表示的那样:“戴高乐总统已经答应 , 我们法国政府在和中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 , 决不采取英国式的拖泥带水的半建交方法 。”但也有消极的方面 , 如它同样保留着一个像小羊尾巴似的台湾问题:法国希望在台湾保留一名低级职位的人员 。在这个问题上 , 富尔也自知理亏 , 虽然一再企图辩解 , 但仍漏洞百出 , 一会儿说这是戴高乐的希望 , 一会儿说这是法国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传统 , 一会儿又说这是纯技术问题 , 绝不涉及“ 两个中国” 。
富尔对上述3个方案解释说 , 戴高乐希望能争取立即实现第一个方案 , 至于第三个方案 , 法国政府只是把它当作备用方案 , 根本无意采取 。从富尔的解释中不难看出 , 一方面法国政府对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要求是急迫的 , 但另一方面它又想避免正式公开声明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 , 而想以法国政府自以为冠冕堂皇的无条件承认方式绕开这个矛盾 。法国政府这样做的意图是 , 既可取得同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实际结果 , 又可对法国统治集团内的反华势力和亲蒋分子作点妥协 , 并给台湾一些安抚;此外在对美、英关系方面也留下适当的回旋余地 。
富尔一再以戴高乐的口气强调实现第一方案的重要性 , 反复声称法国政府绝不是以此办法搞“两个中国” , 而是法国政府认为法、中两国无条件建交就意味着和等于法国政府断绝了和台湾的外交关系 。同时他又说 , 戴高乐在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方面无任何顾虑 , 法国是自主的 , 不需要顾及与别国的关系 , 也没有必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富尔的这些解释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法国政府的内心所想 。但富尔也知道中国政府绝不会拿原则做交易 , 所以又准备了第二方案 , 留下可进可退的机动余地 。
- 唐僧不与女儿国王成亲竟是怕两国开战
-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 秦国帮过晋国,两国是如何反目成仇的呢?
- 刘备伐吴失败后,吴蜀两国是如何重新交好的?
- 秦穆公帮晋文公夺位,为何两国最后会反目呢?
- 海子简介 海子简介
- 中法黄埔条约是什么?中法黄埔条约解释和意思
- 中法战争的最终结局:战场上的胜利外交上的失败
- 中法战争的历史意义:中法战争有什么历史影响
- 秦魏河西之战简介:秦魏两国如何争夺河西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