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如何用“学党史、办实事”的热情和决心答好民生考卷?过去一年来,川沙新镇坚持以办实事为重点,将真挚的为民情怀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全力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党建引领下,供需得到对接
“现在好多了,幸亏那次检查,如果没去的话,很有可能不堪设想,真是太感谢你了。”不久前,得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义诊来到了临园居委,家住川沙新镇南市居委的严万年专程赶来,向义诊团队里的汪雁归医生表示感谢。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文章插图
严万年今年59岁,半年前,他一直觉得肚子胀、吃不下东西。家人让他去医院检查,但他却嫌麻烦,一直没有去,觉得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去年12月,作为川沙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之一,川沙新镇携手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开展的社区爱心义诊来到了南市居委。这让严万年终于动了看医生的心思。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文章插图
接待他的是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汪雁归。“当时发现他有明显腹胀,症状已经十分严重了,就建议他去做个检查。后来胃镜肠镜做出来,就发现肠道里有块比较大的息肉,像蛋黄那么大,如果病变的话,可能发展成癌。”她说。
经过新区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严万年被转到消化科做了手术。息肉切除后,他的腹胀问题明显好转,身体状况也好了许多。“不少人跟我一样,以为没事情,不愿意去医院检查,多亏了那次义诊。”严万年说。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文章插图
专业诊疗送到家门口,对于不少居民来说,这样的“民生实事”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正因如此,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在川沙各居村办的爱心义诊,每次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
“一方面是老百姓有需求,另一方面是医院有资源,在党建引领下,供需得到了对接,爱心义诊团队定期走访居民区,为老百姓看病治病,让大家拍手叫好。”川沙新镇城厢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晓平说。
在一项项民心工程中收获幸福
无论是志愿便民服务,还是民生实事项目,这一年来,川沙在广泛开展“察民情访民意”的基础上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让全镇百姓从中受益。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文章插图
川沙新镇党委副书记苑学武告诉小布,过去一年,川沙确定了十大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清单,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并在全镇各个层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百多个。
作为镇十大实事项目之一,向学街区域污水纳管综合整治工程,将原先六灶港水质问题从根源上予以解决,打赢了六灶港消劣攻坚战。
【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为了这个实事项目,川沙新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和总河长(镇长)为双领导的攻坚团队,建立了基层联系点制度,由分管副镇长等两位班子领导负责日常督办推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干,主动沉到一线。
整治后的人居环境,让附近居民笑逐颜开。“现在开窗看到河道很干净,街面上也很整洁了,墙面也刷白了,住在这里感觉很舒服,很开心。”居民张金娣说。
刘晓平|多亏了那次义诊,否则……
文章插图
旧区改造、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老旧小区综合整新……在一项项民心工程里,川沙百姓收获了满满幸福感。例如,作为川沙加装电梯数量最多的小区,明光苑小区5幢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数月前开工,居民们盼望许久的电梯梦即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