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从奴隶到皇帝( 二 )


石勒求贤若渴 , 采用汉朝选官制选拔各种人才 , 下令官员们每年必须向朝廷推荐人才 , 通过答策选择任官 。他亲自到郡县接见文学之士 , 对有才能的给予奖励或任用为官 。石勒在襄国设立太学、小学十余所 , 将太学中的名列前茅者选为著作郎 , 并制定了考试三次学业修成的制度 。石勒采取办学、荐贤、选能的措施 , 在社会上树立了一种重知识、重人品、重人才的风尚 。
石勒十分重视民族关系 , 对胡汉采用分治的办法 , 制定互相尊重的政策 , 称胡人为“国人” , 令“国人”不得侮辱“衣冠华族” 。在法律上对胡汉各有约束 , 规定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 , 这种汉夷分治、汉夷互尊的政策是符合民族融合的政治形势 。
石勒对人对事都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 “能矫其犷悍之习而修文” 。在逐鹿中原时 , 能依靠汉士族运筹帷幄 , 完成统一北方的宏愿 。石勒是羯人 , 最忌“羯胡”字样 。在称赵王后 , 仍能区别对待违犯“讳胡”令者 , 是很重视民族团结和融洽的 。一次 , 石勒要任命樊坦去作地方官 , 樊坦半路上被胡人抢劫 , 就穿着不整的衣冠去见石勒 , 说:“我刚才被羯贼所掠 , 资财已被荡尽了 。”石勒笑着说:“这么说来 , 羯贼是对你无礼了 , 今当相偿 。”樊坦自知失言 , 大惧 。石勒不仅没有杀他 , 还赐了樊坦衣服钱物 , 让他赴任去了 。可见对忠于职守而犯令者 , 他不但不怪罪 , 反而奖赏 , 甚至能以帝王的尊严代同族承认过错 。如此难得的品质 , 正可以说明胡汉人民特别是汉士族拥戴石勒的原因 。
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 , 胡汉风俗各异 。石勒整饬风俗 , 革除陋习 , 对促进民族的和睦共处起了积极的作用 。石勒首先革除自己民族的陋习 , 胡人有酗酒之风 , 对后赵初期经济恢复不利 , 酗酒又容易滋事伤人 , 他就下令禁酒 。羯人本来的宗教信仰是信奉胡天 , 石勒从后赵的大局出发 , 改敬佛教 , 以维系胡汉民族的团结 。
但凡政治家 , 晚年总喜欢对自己的功过作一番评论 , 或与前代皇帝做比较 。后赵建平三年(公元332年) , 石勒设宴招待群臣 , 喝到高兴时 , 他问近臣徐光:“你看 , 我能和前代哪个皇帝相提并论?”徐光回答说:“陛下您比刘邦强 , 仅次于黄帝 。”石勒说:“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 你说的太过了 。我若见到刘邦 , 定会向他俯首称臣 。若与刘秀同代 , 当与他并驱于中原 , 未知鹿死谁手 。我的本事 , 在刘邦之下 , 刘秀之上 。”一句话 , 让群臣敬佩“皆顿首称万岁” 。石勒执政期间 , 严于律己 , 知错就改 , 并多次鼓励臣属直言勇谏 。因此 , 终石勒一朝 , 政治清明 , 民心归附 , 遂成“朝臣谒见 , 忠言竞进”(《晋书·石勒载记》)之风 , 出现了魏晋以来少见的新气象 。
唐朝名相房玄龄在编《晋史》时高度评价石勒当国:“邻敌惧威而献款 , 绝域承风而纳贡” , 即使古代最善于治国的国君 , 也未必能超过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