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射线波长范围是多少 伽马射线波长( 二 )


换句话说,即使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种元素,也会有不同的中子数和结构模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核性质 。
同位素的对立面是“核素”,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 。在100多种已知元素中,有2600多种核素 。根据原子核性质的不同,核素可以分为两种——稳定的和不稳定的 。
稳定核素不会衰变,但稳定核素只有280多种,分布在81种元素中 。其余2000种核素不稳定,大部分分布在83号元素(铋)上方,只有少数分布在83号元素下方 。
不稳定核素会自发衰变,逐渐转化为更稳定的核素 。核衰变有三种形式:α衰变(α衰变)、β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γ衰变) 。伽马射线在伽马衰变时释放出来 。
但γ衰变一般不会独立发生,而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 。
所谓α衰变,其实是原子核自发释放出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α粒子;也就是说,当α衰变发生时,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数量减少,这意味着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它会转变成另一种核素 。
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除了释放质子和中子外,还可能相互转化——当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会同时释放一个电子;当质子转化为中子时,同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 。这种现象被称为β衰变,在β衰变中释放的电子或正电子被称为β粒子 。
伽马衰变呢?
α衰变或β衰变后,原子核仍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需要释放一些能量才能稳定 。这个过程叫做“退磁” 。去激发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称为伽马粒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伽马射线 。此时的衰变称为伽马衰变 。这就是为什么上述伽马射线通常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 。
伽马射线就是这样产生的 。至于人类什么时候能掌握伽马射线,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如果你指的是应用,那么伽马射线已经在医学和军事领域得到了应用 。但是我们要完全了解伽马射线,尤其是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宣来回答这个问题!γ射线是指核能级跃迁到去激发时释放的辐射,其波长比0.01埃的电磁波要短 。
x射线是由法国科学家P.V .维拉德首先发现的 。它是继α射线和β射线之后发现的第三种核射线 。伽马射线也叫伽玛射线,也叫伽玛粒子流 。
Tai 空产生的伽马射线是恒星内核核聚变产生的 。因为它们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低层大气,只能在Tai 空探测到 。1967年,一颗名为的卫星首次观测到了Tai 空中的伽马射线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不同卫星探测到的伽马射线图像提供了数百个以前未发现的恒星和可能的黑洞的信息 。
γ射线穿透力强,在工业上可用于探伤或流水线自动控制 。伽马射线对细胞是致命的,在医学上用于治疗肿瘤 。
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一个英国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对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结果,称伽马射线暴与超新星有关 。研究人员研究了2001年12月伽马射线爆发的观测数据 。欧洲航天局的XMM- 望远镜观测到了X射线波段伽马射线爆发的“余辉”,持续了270秒 。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发现了超过20个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其中大部分已经被识别出来,而且都是银河系之外的遥远天体 。“光学余辉”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伽玛射线暴的研究工作,使人们将伽玛射线暴的观测波段从伽玛射线发展到光学和射电波段,观测时间从几十秒延长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这三种效应产生二次电子,引起原子的电离和激发 。电离是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束缚的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的结果 。带电粒子与束缚电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使束缚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成为自由电子,一个自由电子与一个正离子形成离子对 。这个电离过程称为直接电离 。如果有足够的能量,直接电离产生的电子会按照前面的过程继续产生离子对 。这个电离过程称为二次电离 。如果二次电子使原子中的束缚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变成自由电子,而只是激发到更高的能级,那么被激发的原子在去激发的过程中就会发射光子并产生荧光 。使基态原子在激发态获得能量的效应称为激发 。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G-M计数器收集电离产生的电离电荷,记录伽马射线 。各种闪烁计数器收集荧光并记录伽马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