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金山寺在哪 金山寺在哪( 三 )


金山原是长江中的一个岛屿 , 唐杜光庭文曰“万川东注 , 一岛中立”;宋沈括诗云“楼台两岸水相连 , 江北江南镜里天” , 清冷士嵋则称“江光浮岛屿 , 潭影浸楼台” 。
直至19世纪70代 , 金山才逐渐与南岸相连 。金山以绮丽著称 , 寺宇金碧辉煌 , 鳞次栉比 , 一塔耸立峰巅 , 直指云天 , 无论近观远眺 , 总见寺而不见山 , 向有“金山寺裹山”的说法 , 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 , 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 , 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种“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
金山山名甚多 。晋代因其孤立江心 , 名为“泽心”;东晋淝水一战 , 囚氐人于此 , 遂改称“氐俘”;又因其形若碧玉浮水 , 南北朝时有“浮玉”美名;唐时相传法海和尚掘土得金 , 故称“金山”;宋初又曾名“紫金山” , 真宗时改名“龙游山” , 等等 。
金山 , 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 , 山势巍峨 , 风景优美 , 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 。金山寺依山而建 , 从山脚到山顶 , 殿宇楼堂幢幢相衔 , 阶梯成叠 , 长廊蜿蜒 , 台阁相接 , 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 。
远望金山寺 , 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 , 看不见山 , 故有“金山寺裹山”之称 。与焦山定慧寺“焦山山裹寺”形成鲜明的对比 。
扩展资料:
1、历史文化
金山寺 , 原名泽心寺 , 亦称龙游寺 。到了唐朝 , 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 , 重建古刹 , 便更名为金山寺 。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 。不仅如此 , 帝王迅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 , 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
众多的历史故事发生于此 , 《白蛇传》水漫金山 , 梁红玉擂鼓战金山 , 苏东坡妙高台赏月起舞等等 , 更使金山成为江南名山 。
2、建筑格局
金山寺的建筑格局 , 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 , 而是依山就势 , 大门西凯 , 正对长江 , 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其上 , 主要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迦兰殿、祖师殿、画藏楼、镇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 。
寺院依山而建 , 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等建筑 , 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 , 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 。
七峰顶、妙高台、楞伽台等连缀山腰;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慈寿塔、江天一览亭倒立山巅 。从山脚到山顶 , 只见有房屋 , 不见有山 , 金山由此获得了“寺里山”的称号 。
金山寺寺门朝西 , 依山而建 , 殿宇栉比 , 亭台相连 , 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及金山的标志-慈寿塔等景观 。慈寿塔下的“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 , 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