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后宫佳丽三千乾隆为何还要六次下江南?( 三 )


第一项大工程是定清口水志,加固高堰大堤,基本上保护了淮安、扬州、泰州、盐城、通州等富庶地区免受水淹 。
第二项大工程是陶庄引河工程,在陶庄开挖一条引河,以防止黄河河水倒灌清口 。引河开成以后,解决了“倒灌之患” 。
第三项大工程是在浙江老盐仓一带修建鱼鳞石塘,历时三年,花银数百万两,修建好鱼鳞石塘四千一百余丈 。
第四项大工程是将原有范公塘一带的土塘,添筑石塘,修了三年多 。这对保护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起了重大作用 。后来,清代文人陈文述对比当年海塘利民和现在海塘失修灾害加剧时,写下有感而作的《议修海塘》诗:“叹息鱼鳞起石塘,当年纯庙此巡方 。翠华亲莅纾长策,玉简明禋赐御香 。列郡田庐资保障,万家衣食赖农桑 。如何六十年来事,容得三吴骇浪狂 。”
在《南巡记》里,乾隆还提到将徐州高家堰的三堡、六堡等原来用砖砌的堤一律改为石堤,徐州城外添筑石堤直至山脚 。仅据《清高宗实录》的记载,六巡期间,乾隆对黄河、淮河的河工及浙江、江苏的海塘,下达了数以百计的上谕,指示治理,动用了几千万两帑银,完成了多项工程,对减少洪灾、保护百姓田园庐舍和生命安全,起了不能抹煞的重大作用 。
乾隆下江南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培植士类、笼络人心 。在六次南巡中,乾隆确实从江南物色了大批政界能臣、饱学之士、学界泰斗、书文大家 。每次南巡,乾隆都要会见文人士子、名流缙绅,并亲自命题考试,对考试优秀者特批扩招“生员”名额,特赐“举人”称号,当场授予官位,以争取名士,宣扬圣恩 。譬如,乾隆在上海青浦就发现了一个名叫王昶的青年才俊 。
王昶虽然此时跻身于“吴中七君子”之列,但和历史上许多著名才子一样,一连几次乡试不中,甚是郁闷 。乾隆二次南巡之时,有人向乾隆推荐了王昶 。乾隆便在途中召试,王昶终于以出众的才华通过笔试,并以流畅深刻的论辩通过面试,一举荣登榜首 。乾隆求才心切,深感相见恨晚,当即授予王昶内阁中书之职,入职军机处 。不久,王昶便成为与纪晓岚、刘墉、钱大昕、和绅等人在大清中枢激情共舞的朝廷重臣 。
当然,乾隆下江南还有一个不便明说的重要目的,虽然乾隆没有说出来,但这个重要目的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就是他要亲自领略江南的繁华地和温柔乡 。
自古以来,江南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山川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厚,金粉佳丽无数,用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话来说是:“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在乾隆时期,长江运河两岸的都市商业繁华、人气旺盛 。当时全世界五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有十座,江苏占据其三,即江宁、扬州、苏州 。南京人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十里秦淮,九曲金波,六朝金粉,一帘幽梦,无不让乾隆神魂颠倒;苏州园林,享誉天下;苏州刺绣,巧夺天工,再加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充满着诗情画意,更让乾隆流连忘返;“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富商云集,美景、美女、美味,一应俱有,无疑是一个著名的梦幻之都、休闲之都、消费之都 。乾隆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兴,吃得可口,购得满意,还有众多的江南美女环绕左右,当然是乐此不疲、频频光顾了 。
对江南的园林胜景,乾隆更是情有独钟 。每次下江南,他都带来一些画师,把江南的一些著名园林描绘下来;而后,在北京颐和园、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中,对苏州狮子林、杭州西湖十景、无锡寄畅园、镇江金山寺等园林景观加以仿建 。因此,乾隆每次下江南,都必须要到江宁、苏州、扬州三地去巡幸一番 。自然,对于“山外青山楼外楼”的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也是他的必去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