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含义,毛泽东称朱自清是什么( 二 )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 。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 。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
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 。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 。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
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
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 。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 。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
朱自清的背影是什么时候写的越详细越好

自清含义,毛泽东称朱自清是什么

文章插图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
原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1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2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3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4,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澹5,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6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