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名相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三 )


此次策划 , 让诸葛亮觉得马谡是可大用的 。刘备当时的嘱托固然有道理 , 但人毕竟是在成长的 , 人才也在发展 , 刘备的话没有错 , 但只能管一时一地 。守卫街亭的重任交到马谡手里 , 其实也是诸葛亮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的成长 。
只是想不到的是 , 马谡是发展了 , 成长了 , 却还只是在参谋才能上发展 , 执行力却仍然停留在当年刘备所鉴定的水准上 。做业务 , 能出点子是一回事 , 执行力又是另一回事 。参谋型人才未必是指挥型人才 , 当年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 , 决胜千里之外” , 但张良早年自己带兵创业时 , 却也是一塌糊涂 , 被打得东奔西散 。
对于“挥泪斩马谡”这事 , 历来是持肯定态度的 , 因为不整肃军法不足以服人 , 明显利大于弊 。
但是 , 史学家也有持商榷态度的 , 最有名的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 。习凿齿本身是诸葛亮的粉丝 , 一直很维护诸葛亮的形象 , 但在对待马谡这件事上 , 却有意见 。他认为诸葛亮杀马谡“岂不宜哉” , 是很不合适的 。原因在于蜀国弱小 , 和魏国相比更是显得人才稀缺 , “才少上国” 。杀马谡分明是“杀有益之人” 。这样不珍惜 , 你诸葛亮北伐不成功也是活该 。习凿齿是襄阳人 , 马谡也是襄阳人 , 是不是替老乡喊冤呢?只能靠猜了 。
其实 , 马谡未必是如小说所言被砍头 , 《诸葛亮传》里说是杀了马谡 , 但马谡的传记里 , 又说是下狱而死 , “下狱物故” 。哪个是准确的?下不了定论 , 但肯定是被废掉了 。
史学上的争论 , 一直都会有 , 毕竟我们不在第一现场 。但是 ,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待马谡事件 , 似乎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人才的鉴定和使用 , 往往会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干扰 , 这些因素有时候强大到主管人无法左右的地步 , 哪怕神机妙算如诸葛亮也如此 , 因此 , 人力资源这个概念 , 永远是动态的 , 多方面的 , 而不是静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