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纳凉:李白裸奔山林孟浩然做新发型( 二 )


总而言之,唐朝确实热 。不过,唐朝的诗人倒挺淡定 。例如孟浩然,就很会自我制造凉爽气氛 。话说某个夏日的黄昏,在孟浩然老师的家乡襄阳,具体而言,应该是在岘山附近,孟老师那时正在等一位姓辛的朋友 。这岘山,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一代英雄孙坚就是战死在这里的 。当然,这里不谈三国英雄,只说纳凉 。我们一起读一读孟老师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水田园诗人孟老师,在夕阳西下,明月东上之际,早早做了一个新发型,“散发乘夕凉”,把头发全部披散开来,整个身心也随之散开了,凉快了 。正因为“散发”,才能“乘夕凉”,可见发型也跟凉热有关,想要凉快舒适,先把发型改一下 。
接下来可凉快了,“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微风拂面,将荷花的清香送来;竹枝上有露水滴落,其清响也送到耳畔 。清风荷花,竹林水滴,真正是降暑神器啊 。只有区区十字,将整个大唐的温度都降下来了,那种宜人的凉快,透过文字,输送到了今天,每读一次,就凉快一次 。所以说诗歌,绝对是降温法宝 。文学降温,文艺避暑,比物理降暑和降温,更有持久性,而且还不耗电 。
还是说回孟浩然老师,他等朋友,但老友没来,他很遗憾,晚上都还在遗憾中,“中宵劳梦想” 。但其实,从诗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看,他一点都不遗憾 。为什么呢?因为没等来朋友,却等来了凉风 。
通过画面来制造凉意,高骈也是高手 。高骈是位将军,曾经平定交趾之乱,功勋高 。在炎炎夏日中,他同样显示出大将风度,镇定自若,观景而纳凉 。虽然夏日很长,但是家中有绿树,树阴能抵消酷暑,“绿树阴浓夏日长”,而且还有水池,“楼台倒影入池塘” 。将军也是个心细之人,一点点的微风兴起也被他观察到了,更进而感受到微风送来的阵阵蔷薇花香,“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里,花香是降温神器 。这和孟浩然老师的“荷风送香气”是同一种纳凉模式 。
还有白居易,他是怎么乘凉的呢?不知道是哪年夏天,唐朝的人们热得到处找避暑胜地,“人人避暑走如狂”,热得发狂,可是“独有禅师不出房”,为什么这位人士如此淡定呢?原来“但能心静即身凉” 。这种乘凉模式就是今天常说的“心静自然凉”,不过实在有点太高端,一般人做不到,不如孟浩然和杨万里在大自然的清新气氛中寻找清凉比较可行 。
网络配图
李白“裸奔”山林除帽脱衣享清凉
李白老师是个生性潇洒之人,城市热得实在熬不住了,就干脆跑到郊外去 。你瞧瞧咱们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一到山林里,就摘掉帽子,脱掉衣服,“裸袒青林中”,几乎赤条条地享受凉风,帽子挂在石壁上,露着头发吹着松林里吹来的清风 。果然是惬意的夏日人生,颇有魏晋风度 。
相比起来,杜甫老师老实多了,他也热得不行,“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幻想有长风,“飘飖吹我裳”,但这只是幻想,怎么办呢?只能打开窗户透透气,“开轩纳微凉”,也只是微微的凉快,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