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扩建太庙大殿真相:主体结构无改变只是修缮( 二 )


根据“昭穆制度”牌位再多也能摆放
另外 , 即使先祖的牌位平日供奉在寝殿 , 也不是按照面阔简单地分为九间 , 而是采用“夹室制度” , 即分为十五个夹室(亦称寝宫) 。大殿(享殿)平日不供奉祖先的牌位 , 只是在祭祖大典的时候才把牌位请到享殿 。
【乾隆扩建太庙大殿真相:主体结构无改变只是修缮】上古时代宗庙排列 , 始祖居中 ,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 , 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右方 , 称穆 。昭穆用来区分父子 。按照“昭穆制度” , 排列在正面和左右两边的供桌上进行祭祀 , 牌位的数量比较多也都能摆放得下 。事实上 , 乾隆以后还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6个皇帝 , 从努尔哈赤算起共计12个皇帝 , 皇帝牌位均进入太庙供奉 。如按照“太庙9间乾隆没地儿放牌位”和“永不祧迁”的说法 , 即使是11间也放不开 。
此外 , 乾隆钦定皇帝二十五宝印玺 , 其象征意义是清朝能够向东周一样传承25代 , 在他八十六岁时写的《匣衍记》里阐述了他的用意:“定宝数之时 , 密用姬周故事 , 默祷上苍 , 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 , 历二十五代以长” , “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 。二十五源自《周易大衍》“天数二十有五”的典意 。可见 , 乾隆非常明智 , 按他老人家的理想 , 希望清朝传承25代 , 超过更好 。倘若他的理想能够实现 , 列祖列宗众多 , 太庙11间就更是不够用啦!乾隆“9间改11间”不就是白忙活了吗?
享殿主体木架结构无改变
根据古建专家对太庙享殿大木结构的全面测绘和考察得出的结论 , 无论构架类型、构建的材质、用材的等级 , 还是彩画形式 , 都表现出典型的明代特征 , 表明享殿主体的木架结构没有被改变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 太庙所采用的金丝楠木大柱 , 到清代已经开采殆尽 , 乾隆时根本没有原料可供扩建太庙这样规模浩大的宫殿建筑了 。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 乾隆没有扩建太庙享殿 , 只是进行了修缮 。那么 , 为什么会出现9间改11间的说法呢?其实很简单 , 这是不同的统计方法造成的误解 , 明朝的说法面阔九间 , 是忽略了两旁的两个小间 , 清朝的说法面阔11间 , 是以柱子为准 , 加一根柱子就加一间 , 不管间量大小 。至此 , 清朝乾隆皇帝扩建太庙享殿 , 将9间改11间的说法 , 当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